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举行

2015-11-17 09:44: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从文化部官网获悉,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应保文化部长韦日迪·拉希多夫邀请,中国文化部长雒树刚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出席论坛。共同出席论坛的还有阿尔巴尼亚文化部长米雷拉·库姆巴罗、保加利亚文化部长韦日迪·拉希多夫、立陶宛文化部长沙鲁纳斯·比鲁季斯、马其顿文化部长伊丽莎白·米莱夫斯卡、塞尔维亚文化信息部长伊万·塔索瓦茨、波黑民政部部长助理比莲娜·维塞林诺维奇、捷克文化部副部长佩特拉·斯莫利科娃、爱沙尼亚文化部秘书长帕沃·诺盖内、匈牙利人力资源部文化国务秘书彼得·霍帕尔、拉脱维亚文化部国务秘书桑蒂斯·沃迪尼什、罗马尼亚文化部国务秘书阿莱桑德鲁·奥普利安,以及克罗地亚、黑山、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的文化部代表。

   论坛开幕式由保文化部代部长博伊·巴诺夫主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保加利亚总理博里索夫分别致信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强大力量。中国与中东欧16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蓬勃发展,其中文化交流成果丰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克强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是久经考验的老朋友,也是面向未来的新伙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中东欧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发展蓝图。16+1合作互补性强、契合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年内将在华举行,中东欧16国领导人将首次会聚中国,共商发展战略对接、共促合作共赢大计。

   李克强勉励与会代表们携手并进,打造好、利用好文化论坛平台,坦诚对话、开拓创新。促进各国优秀文化互学互鉴、交相辉映,让世代友好的种子在各国民众心中生根发芽,为深化16+1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博里索夫在贺信中表示,16+1合作为有关各国经济、人文与地方合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对欧中关系构成有力补充。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间对话有助于各国应对挑战,消除隔阂,拉近距离,为各领域、各层面合作注入更大动力。

   随后,雒树刚做了题为《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发言。发言中回顾了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的成就,高度评价了各方的积极努力,客观分析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未来合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保持文化领域高层互访与磋商的良好势头,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扩大彼此共识,为双方开展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多优质平台。二、继续发挥官方文化交流的引导示范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设计和推出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创意、有情趣、讲实效、可持续的交流项目,不断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提质增效。三、夯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的基础,加强对各国文化传统与发展现状的研究与认知,推动艺术机构建立直接联系,增加人员往来和经验交流,畅通文化交流的渠道。四、加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挖掘双方文化贸易发展潜力,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各方围绕“当前文化遗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文物交流的前景”“如何为开拓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提供必要条件”以及“如何促进艺术家人才流动以及当代艺术作品的交流”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分论题讨论,发表了各自看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就未来合作原则和重点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分议题讨论结束后,与会各国以鼓掌表决的形式一致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2016-2017年文化合作索非亚宣言》。

   论坛期间,雒树刚与博伊·巴诺夫举行了双边会见,共同签署了中保政府互设文化中心协定。此外,雒树刚还会见了阿尔巴尼亚文化部长、拉脱维亚文化部国务秘书、匈牙利人力资源部文化国务秘书、塞尔维亚文化信息部长、立陶宛文化部长、马其顿文化部长,签署了中拉两国文化部2016-2020年文化交流计划、中匈两国文化部2016-2019年文化合作计划。与会各国代表团于12日晚在索非亚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共同观看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原创民族舞剧《孔子》。

   “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由中方倡议发起,每两年一次,是引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制。2013年首届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保加利亚文化部主办,系论坛首次落地中东欧国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