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升元
国外发达国家将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一直摆在首要位置。我国政府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也十分重视。近些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处置力度一直很大,监管方式也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人们的质量意识逐步提高,这些都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质量”包括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品质和数量。但人们日常所说的质量,更多的是在说“质”,而不是说“量”。国家层面,也是非常重视“质”,即食品的品质,而没有太多关心“量”,即食品的数量。在食品安全领域,“重质轻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并不是以重量为单位来销售的。比如啤酒,饭店里的饭菜。以啤酒为例,本人不知国家是否对啤酒的包装规格有明确的要求,只知道歌舞厅的啤酒一般都是半斤装的,且价格奇高。而对于市场上百姓日常消费的瓶装啤酒,则是500毫升,600毫升……等等规格不等。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比起最初市场上的瓶装啤酒,价格在翻倍上涨,数量在急剧下降。真不知以后市场上是否会出现2两装的“牛二啤”。
到饭店吃饭,对于今天的中国百姓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人们会发现,从小吃到普通饭店到星级酒店,很多饭菜的数量实在是少的可怜,简直到了屈指可数的程度了。以海南为例,海南的“粉”,无论是汤粉还是炒粉,十几年前两三元一份,足以让你吃的“沟满壕平”;而今涨价到了七八元一份,也只能吃到半饱甚至不到了。以前的早餐,到杭州小笼包来上一屉包子喝碗稀饭也就是三元钱就够了;而今到杭州小笼包吃早餐,包子小得一口足以吃掉三五个,价格却是原来的两三倍。新疆饭店的大盘鸡,盘子的确很大,土豆也不算少,鸡肉却没有几块。四川饭店的辣子鸡,花椒辣椒一大堆,唯独鸡肉没几块。星级饭店更是如此,盘子很大,造型精致,数量却少的可怜。虽然到星级饭店消费的没有多少肚子能装的吃货,但大肚子的到饭店也是为了吃而不是为了看呀。味道好但数量也要跟上,更何况味道的好坏还有待于品尝。
青岛天价虾事件,说到底还是数量问题。38元一只也许贵了;38元一份以当时市场海鲜的价格肯定要亏的。如果饭店老板真的聪明,给虾起个绝顶的名字,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说是洋货,标价3800元一份,那时虾就不止38元一只了。也许哪个高官大佬吃了会大叫好吃、真的很值,也就没有了沸沸扬扬的天价虾事件了。否则高官大佬们一桌几万元的饭菜消费是怎么来的。
听一位曾在俄罗斯生活多年的朋友说,俄罗斯政府对饭店每份饭菜的重量及主料的分量都有最低下限规定,少于下限就要重罚。超出最低下限部分政府提倡但没有限制。所以在俄罗斯饭店消费,也就相对浪费较少。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份饭菜的数量。中国是一个饭店消费的大国,饭店又是大家普选的消费场所,所以政府是否也能像俄罗斯那样对饭店每份饭菜的数量下限有个统一的规定,并作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一部分。诚如是,则饭店欺客的现象一定会减少很多。
我们期待,中国人在饮食质量提高的同时,数量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质变到量变,变出一个和谐消费的氛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