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官网获悉,延安大学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资助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工作内涵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服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等业务知识培训,形成了部门协调、心理咨询专业教师主导、辅导员积极参与、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联动配合的“校、院、班、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生社团工作,以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月等活动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测量等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动态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完善学生资助服务体系。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例》《国家助学金评选条例》等制度。建立贫困生档案,形成了以生源地贷款为主渠道、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方式、勤工助学为基本途径、社会资金助学为手段、临时困难补助为补充、学生医疗保险为保障的立体帮困助学体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受助学生座谈会、举办征文比赛及组织开展文艺下乡、科技下乡、支农支教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感恩回馈意识,珍惜资助、传递爱心、报效祖国。
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形成校院党政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广大校友积极支持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完善部门与学院积极联动、共同发力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四级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程,邀请企业家、职业规划师和优秀校友作就业指导讲座;开展毕业生就业模拟招聘活动,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每年举行两次大型人才招聘会,通过就业网站、飞信平台,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和信息。加大经费投入和就业设施改造;重视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为调整课程设置、专业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