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部官网获悉,近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的“第九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东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演出剧目。2016年3月18日至4月24日,来自北京、湖北及浙江等地的戏曲院团将于东艺集中献演15台大戏19场演出,沪上少见的汉剧和楚剧也将首次参演。
“东方名家名剧月”是国内第一个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活动。作为国内唯一定期举办大型综合戏曲展演的剧院,今年是上海东艺连续开展“东方名家名剧月”的第八年,迄今为止已吸引全国各地12个省市(包括台湾)的表演院团演出了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粤剧、川剧、甬剧、黄梅戏、滑稽戏、评弹、南音、新昌调腔和秦腔等20个剧种的104台大戏144场演出,登台的艺术家汇集5位梅花大奖、66位梅花奖、44位白玉兰奖和39位文华奖得主,在振兴戏曲艺术、繁荣戏曲演出市场、培养戏曲新观众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
一、迎难而上搭建平台,打造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展演盛事
当前,各地戏曲文艺院团生存环境严峻,演出市场日缩,戏曲艺术面临滑坡危机。东艺积极推广民族戏曲不仅是薪火相传的一份责任,更是不负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使命。东艺在运营之初曾做过力推京剧、民乐和民族舞蹈的尝试,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春推出了首届“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世博会结束后,东艺将活动改名为“东方名家名剧月”连续举办了八年,邀请全国戏曲院团来沪演出,为各地戏曲的名家力作搭建展演交流的平台,取得了热烈的市场反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用心策划创新机制,开辟戏曲演出的蓝海市场
首先是目标群体的准确定位。东艺以“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拓展新观众”为宗旨,把戏曲新剧目和老戏新演作为重点,每年还上演一个之前未曾演过的新剧种,努力拓展戏曲新观众。其次是展演时间的巧妙安排。东艺将“名家名剧月”放在每年3、4月份的演出淡季举行,一开始几乎所有人觉得不解,戏曲演出安排在旺季也不一定有很多观众,放在淡季就更不利了。而事实证明,正因为是淡季,东艺把各地戏曲院团请来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有利于引起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更容易成为演出市场的焦点,赢得成功。第三是创意策划的用心设计。2010年东艺策划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时将民族戏曲的深邃魅力与东道主的文化自信相结合,第四届名家名剧月聚焦建党90周年,第五届围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十周年开展特别策划,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影响。
三、开拓思维播种营销,激发戏曲发展的持续活力
传统戏曲要用现代意识和创新理念来推广,成功创办并推动“名家名剧月”品牌演出的关键是“播种式”营销的思路和实践。正如东艺总经理林宏鸣所说,“收获式”营销反复收割老观众的观演兴趣,“播种式”营销了解并激活新观众的需求。东艺两次大规模观众调查显示,对普通观众而言,欣赏戏曲往往存在两个误区,“看不懂”或“不好看”,其原因可能是没有真正的现场观剧体验,也可能是没机会接触到优秀演员和剧目。每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举行之时,戏曲主题活动日、研讨会、外环线内免费送票、学生票公益活动等相继展开,还邀请戏曲名家举办一系列免费欣赏讲座,尚长荣等戏曲大师先后开讲,让观众有机会了解民族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戏里戏外的故事。东艺以“播种式营销”不断培养新观众,拓展戏曲新观众队伍。剧院的精心策划和独特的营销理念,让“东方名家名剧月”渐成剧团和观众都认可的品牌,为全国各地戏曲艺术在上海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