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官网获悉,四川大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建设,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建设各层次、各类别、全过程。
贯穿于课程建设各层次。在本科教育中,通过新生研讨课、MOOCs、微课、互动式课堂讨论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本科教学全课程,让课程既“传递知识”,更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使命。在研究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既“导学习”、“导科研”,更“导思想”、“导人生”、导心理”、“导生活”。在网络及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选题、课程内容、视频录制、学生选课、线上线下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各环节,在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同时,快速、高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穿于课程建设各类别。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渠道作用,以高水平的学术理论、贴近社会生活的生动案例、“探究式—小班化”互动课堂氛围、“8秒正能量”微视频主题教育活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对准现实问题、解疑释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重视专业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学术影响与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传授中。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在理工类课程中训练学生探索真知、创新创业的意志品质。深化医学课程改革,将行医做人、医德医风融入医学课堂,强化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责任意识和心系患者的人文关怀。
贯穿于课程建设全过程。坚持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设置的正确导向,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把关课程体系、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加强教材选用管理,选用教材遵从权威性、先进性、适用性原则,把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标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把师德考察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实行教师上讲台“双证”制度,定期对教师开展思想理念教育培训。构建课堂教学违纪惩处机制,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明确教师的课堂言行规范和考评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校院系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教、学生培养质量调查等质量监控方式。发挥校院两级督导机构和“课堂教学视频督导系统”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评估、指导、帮扶,使课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