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官网获悉,黑龙江大学着力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
“三个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性。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设立8个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学生通过修读学科前沿课程、创业管理课程、撰写专业调研报告、提交创业计划书等形式,获得创业学分。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促进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创造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类、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类等8大类通识课程模块,促进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辅修课程体系建设,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优势,设立“专业+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群,包括“新闻+经济”、“哲学+管理”、“经济+法律”等,促进复合型、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三个实践载体”提升实践性。加强训练项目载体建设,设立创业基金,组织专业教师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科研导师,进行立项研究。加强实践基地载体建设,学校层面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学院层面建有83个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专业层面依托各专业实验室建立校企合作基地200余个。加强竞赛活动载体建设,建立了竞赛实训与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级各类竞赛,学生中有320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龙江丝路带”提升针对性。瞄准“龙江丝路带”建设需求,设立商务俄语专业,在相关专业开设俄语零起点实验班。与有关公司合作培养“国贸+俄语”、“金融+俄语”的“互联网+”人才。培养“专业+俄语”人才,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俄学院和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通过中俄双方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联合授课、本硕博连读等方式,在化学、生物、法学等6个专业、培养了近900名人才。依托俄语学院,创新“俄语+翻译”、“俄英双八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本、硕两个层面高级俄汉和俄英同声传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