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彭志强 黄雪丽)你可能知道孝文化,知道端砚,或知道电子盘交易。但你可能第一次听说这三者结合到一起,擦出了“火花”。近日,在广东肇庆,在南方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平台,正诞生着一种文化创意产品——二十四孝端砚。
就在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由12位国家级民间文房四宝制砚工艺大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为主题,亲自打造的二十四孝端砚将于近日在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艺术品交易中心平台上线交易,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砚发展史上重要的创新之举。
众所周知,端砚产于唐代初期的端州(广东肇庆),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因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著名,并且不损毫、易发墨,因此一直为文人雅士所追捧,也被誉为中国石砚之首。
作为中华文明的印记,砚一直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砚文化从思想、工艺、品牌、习俗等多方面都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资产,从而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随着几大名坑砚材的枯竭,四大名砚的价值也越来越高,而石砚之首的端砚更是备受收藏家青睐。
为推广端砚生产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广东省端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泳经过多次走访后,邀请了刘演良、朱国良、李志强、吴顺明、陈金明、梁弘健、柳新祥、莫伟坤、程文、程柱开、程振良、蔡三洪等12位国家级文房四宝制砚大师,一起创作以二十四孝文化为主题的《二十四孝端砚》。12位大师分别负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两个,用宋坑、斧柯东作为砚材,每人设计2款并出品500方,一共12000方。
为什么选择二十四孝文化?
中国自古推崇“百善孝为先”,而孝文化更是从中华数千年历史中发展而来。孝已经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在如今推广孝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四孝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蕴含的孝文化值得当代人借鉴学习。
“二十四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宣传了端砚的文化,还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参与此创作活动的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端砚鉴定专家李志强说道。
李志强介绍,12位大师首次共同合作非常少见。从端砚制作到端砚鉴定专家审核过程,每一位大师都认真仔细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在每一款砚石上都会有大师的签名。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端砚鉴定专家程振良则表示,每位大师在创作的风格上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技艺特长,并发挥创新精神。他负责恣蚊饱血、啮指痛心两个故事,利用砚石的形状、石品花纹,用如意祥云、灵芝云等图案设计成砚池,打破了传统形式,实现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
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弘健认为,作为砚的艺术,其标准的要求,还是应回到砚的本质上来——“日用即道”,端砚作品既符合把玩观赏,又符合砚的实用性。十二位国家级制砚大师,在对创作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之后,再运用传统的浅雕手法,精雕细琢,体现出工匠精神,这就是砚文化的体现。
据悉,不久后,端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便可进入南方艺术品中心电子盘进行打新申购,申购成功后,可继续交易等待行情上涨,也可将端砚直接提货回家。
实际上,根据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1万亿元,仍有逾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文化消费市场有巨大的空间等待释放。另一方面,在科技、文化、知识等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创意经济早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社会需要不断地供给文化产品,并多元化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也只有将文化产品加以创意地开发,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传承优秀文化。文交所采用“互联网+艺术品+金融”的模式,将孝文化、端砚、电子盘结合,正如梁弘建认为,这是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发扬与保护,而《二十四孝端砚》电子化的收藏交易形式也将成为端砚发展史上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