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
所谓转经,就是按照一定的路线做环形行走,是进行祈祷的一种形式。在西藏几乎随处可见转经的人,因为人们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功积德的最好方式。
转经有多种形式,最普通的是绕着佛塔、寺庙的转经道,或者行走在城市中固定的转经道。其次最常见的就是右手摇动手中的转经筒,左手持念珠,那叫手转经。转经筒内有经文,转一圈相当于念了一次经。有的路边有一排比较大的转经筒,那也叫手转经,只不过这种转经筒内容纳比较多的经文。见过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就是在云南香格里拉,需要十几人同时转动,信息量更大。还有在藏族地区经常看到的经幡也是转经的一种,叫做风转经,风吹动经幡一次就转了一次,所以信徒们会在他们觉得神圣的地方系上经幡。同理,也有利用水利推动转经筒的水转经,我在哲蚌寺亲眼看见过。此外,围绕神山、圣湖转的,围绕玛尼堆转的,都是转经的表现形式。
对于转经,走路是一种方式,磕长头也是一种方式。三步一磕长头,而且是五体投地,他们的额头上已经磕起了硬硬的茧块,但他们诵经的神情仍是那么坚定,磕头的身躯依然那么舒展。这大抵就是信仰的力量。
现在的转经,不仅是表达信仰的方式,更是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所以西藏的老人大都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每天,藏族同胞们总是三两相约转经。转经路上,人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地绕转,在拉萨的大昭寺或布达拉宫,西藏佛教信众和很多游客共同组成转经队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看过资料,拉萨大昭寺的八廓街是最古老的转经道,同时也是最具风情的商业街,最有魅力的文化街。在内地朋友看来,八廓街最有名的是玛吉阿米酒店,不仅去,而且到里面坐坐,想想曾经的仓央嘉措……
其实,八廓街名称源于“帕廓”,“帕”是中间的意思,“廓”是转的意思,合在一起的“帕廓”意为中间的转经道。“帕廓”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廓街,始于大昭寺正门,绕着大昭寺顺时针一圈再回到大昭寺正门结束,总长度约1500米。
“帕廓”取名中间的转经道确有其意,因为比“帕廓”小的转经道,就是大昭寺内的转经回廊“囊廓”,是围绕释迦牟尼佛像的转经道,“囊廓”是内圈的意思,也是家里的意思,所有“囊廓”也可以说是自己家里的转经道。如此称呼,可见藏族佛教信众对拥有囊廓转经道是多么的自豪。因为囊廓转经道其离佛祖最近,所以其也是拉萨市内最神秘、最吸引佛教信众的转经道。
比“帕廓”大的转经道就是顺着布达拉宫转上一圈,就是孜廓。因为藏族同胞把布达拉宫叫做“孜布拉宫”,意思是“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所以布达拉宫的转经道被称为“孜廓”。其实我觉得音译成“紫廓”更能代表其意。“孜廓”大约2-3公里长的路程,转一圈要近一个小时。
最大的转经道属拉萨老城区的“林廓”,基本路线沿着林廓北路、东路、德吉南路、德吉中路、林廓西路、林廓北路。转一圈需要3-4个小时。
说到转山,在藏族佛教信众中,被视为最神圣的是冈底斯山。因为藏族佛教信众认为冈底斯山是宇宙中心--须弥山的象征,也是他们的圣山。他们认定,围绕冈底斯山转经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即可洗去地狱之苦,转百圈即可成佛。
不管愿望能否实现,庄严肃穆的转经行列里,藏族佛教信众都在为此努力,无论何时何地,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低声呢喃的六字真言诵经声和或急或缓的脚步声,不停地走,以虔诚的心、以转经的方式走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