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4日讯(记者 张雪)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
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2017年3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正式发布,振兴传统工艺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振兴成果初步显现。2015年以来,文化部、教育部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80余所高校先后参与,迄今已培训非遗传承人群1.8万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全国覆盖5.6万人次。一批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在新疆哈密、青海果洛、贵州雷山、湖南湘西等传统工艺集中地区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通过引入设计、研究等专业力量,帮助当地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培养人才队伍,推动形成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品和品牌。面向传统工艺的专题展会和网络销售平台日渐增多,传承人的收入增加,传承热情高涨,传承队伍逐步扩大。
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抓手,加大对列入项目,尤其是贫困地区项目的扶持力度;督促各地对列入项目着手制定振兴方案,落实振兴措施,以列入项目为重点,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