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
□ 刘 健
沙中有意
沙是水,沙是塔,沙是石,沙是路,沙是数,沙是……
“沙”字金文可见,左部为“水”,右部为“少”。
“少”即“小”,下加一点指事而成,古语中“少”“小”可以通用。“沙”字系会意而成,指水边小石子。战国时期文字统一,象形为会意,后用为沙地、沙漠及泛指细碎松散之物。
沙,正义作水中散石。《水经注》引与今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沙,水旁。许云,水散石,石散碎谓之沙,意为凡生涩皆为沙。又曰:睢涣二水出,右则新沟注之,即沙水,许作沙音,言楚东有沙水。
《山海经》讲: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尔雅》讲:颍别为沙。《周易》曰:沙,水旁之地。《诗经》称:凫鹥在沙。
沙在佛教,有沙门,谓勤行。《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佛教言恒河沙,又称恒河砂、恒砂、恒沙等。恒河,其源高且远,其河宽且长,河中的沙,因细故多,为阎浮提诸河所不及,又悉知悉见,所以佛常以比喻极多之数。恒河沙是计量单位,恒河沙是指10的52次方到10的56次方的数量值。
恒河沙平平常常,但每一粒沙子都蕴涵无穷能量,月印万川、滴水藏海、万物全息,实质上每一个平凡人都有伟大的潜能,每一个人是世间美好的存在,都具足圆满智慧,如大乘所讲:众生皆佛,佛即众生。
沙,我爱沙,我们可以聚沙成塔、披沙拣金、澄沙汰砾、画沙聚米、衔沙填海、需沙出穴、马足龙沙、算沙抟空……
独处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是众中一人;人又是自然性的,每个人又是独此一人。独处是一个人回归和体验自然性的最重要的方式。
独处让人真实。一个人进行社会交往、承担社会角色、实现社会价值,多数时间处于社会状态,社会性因素往往模糊了一个人本身和其外在附着。一个人在独处时更接近自然状态的个体,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灵魂与精神。
独处让人安宁。独处是一种精神状态,相比较空间上的独自一人,状态上的内在平静和自我对话更能体现独处的本质。一个人独处时暂时与社会隔离,有了内心安宁和精神自由,能够积蓄能量和调整自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独处让人思考。笛卡尔讲:“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
独处是从人人关系回归到自我关系,让一个人有了与自己内在连接的机会。独处是一种高能状态,能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真正的智慧。
(作者单位: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质量报》【片思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