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10月18日电(记者 施紫楠)抵达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的下菰城遗址,入口长18米、高3米,用花岗岩块石垒成的纪念墙上,铭刻着菰城的悠久历史。
下菰城遗址始建年代不晚于商代,战国时期为楚国春申君黄歇封地,是中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距今已有3500余年历史。2001年,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代发展,寻求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成为旅游业首要任务。下菰城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
为活化利用、传承下菰城文化遗产,近年来,道场乡以文物保护为大前提,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推动产业项目、文旅项目、学旅项目融合发展。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我们创意开发遗迹遗址较为密集的金盖山景区,利用山谷空间点状布局创新创业要素,并通过招引文化项目、盘活古建资源、开发考古路线、设计文创产品等,打造个性鲜明的下菰城遗址IP。”道场乡副书记张银萍说。
张银萍认为,让遗址“活起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有效途径之一。
“在现有情况下,我们选择开展乡村美育行动计划,走学旅融合和文旅融合之路,坚持保护与活化并举。”张银萍说,今年道场还与湖州师范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在菰城村重建安定书院,在复兴湖学文化、探索研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展新的探索。
下菰城遗址所在地菰城村,则一向坚持文化保护和传承,大力宣传菰城历史文化。
“这几年,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菰城村实施生态保护,厚植文化基因,创建成为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并举办了菰城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菰城村党总支书记陈新龙说。
陈新龙介绍,为彰显下菰城文化,2013年以来,该村先后对吴沈门码头、老茧站、古石板路等乡土文化地标进行修缮保护,并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以此吸引文创产业入驻。
2019年,浙江工艺美术师王益华与菰城村签订创客协议,将他的紫砂工作室安在了这里。
“当时也去了不少地方,但是不管是生态环境还是文化底蕴,菰城都非常适合文艺创作。”和王益华一样被吸引过来的文化大师和文旅创客,不在少数。
青瓷、微雕、中医等文旅业态的相继落户,使得该村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村庄迎来人气带来财富。
眼下,这些文旅业态也被打造成一个个集研究、展览、教育、交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主题景点,成为菰城村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常有游客前来“打卡”。
“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近几年菰城村聚力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文旅+’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的确带来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湖州学院教授刘正武这样说道。
作为一个研究下菰城文化十余年的学者,刘正武直言,“如果说良渚还走在文明的边缘,那下菰城可以说已经真正走进成熟的文明时代。”
在刘正武看来,这样一个由青铜文化和原始瓷文化支撑起来的崭新文明形式,单纯走文旅融合过于单薄,还应着眼于提升乡土文化品位,探索学旅融合发展之路。
“眼下菰城村遇到的难题是资本如何进入,而高校的困境则是学生走不出校园。两者进行合作,可利用高校的资源为乡村带来无限活力。”刘正武说。
数千年弹指瞬间,下菰城遗址见证巨变沧桑。眼下,属于这座城的新故事仍在继续,又将翻开新的篇章。
正如湖州市市长王纲所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根基,要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让城市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