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何兰常常会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家山庄和村里的山水风光。
何兰是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人,2018年开办农家乐,经过多年努力,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
化屋村一角
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看望脱贫后的乡亲们之后,化屋村一下子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如今,村里打造了30多家农家乐和精品民宿,让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1.15万元。
“我是因为跟着村里发展旅游业才享了福。”顿了几秒,何兰补充道:“忙,但是收入也高了。”
“以前到乡里赶集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路通了,出门方便了;以前村民住的是透风漏雨的茅草屋,现在搬进了小洋楼;以前生活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说起村里的变化,何兰滔滔不绝。
何兰
为了提升化屋村整体的旅游接待水平,今年4月,民建中央协调黔西市相关部门人员给村民做旅游培训。培训内容有旅游接待、普通话、厨师等。
新东方厨师来到了村里,给开农家乐的村民培训。培训时间30天,老师手把手教村民厨艺技术,村民学了都说实用。
“平时都是我老公炒菜,他去学了之后,收获很多。”何兰介绍。
旅游旺季时,何兰的农家乐每天能接到30多个电话,都是游客、旅行社要来吃饭或者住宿。最多时一天能接待700余人,70桌全被订满,一天能有1.5万元的收入。
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何兰说:“只要村民愿意学习,我可以把自己开农家乐的经验告诉她们。我得到村里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在化屋村,有这样想法的不止何兰一人。22岁的赵群也是其中之一。
赵群
今年5月,赵群参加了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市化屋村的旅游培训,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村里的11名导游之一。比起在外务工,她更喜欢现在这份工作。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游客,也能在家门口照顾父母。
“成为导游,我性格变开朗了,眼界也开阔了。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旅游新知识,我也愿意将新知识教给其他想当导游的村民。”她说。
村民居住环境对比照
自2004年民建中央将黔西市作为联系帮扶点以来,共投入帮扶资金8452.3万,促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100亿元,协调项目建设资金3亿多元。
本网记者: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