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文旅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文旅资讯>>文旅聚焦>>

你听姑苏优雅的韵……

2021-12-17 16:31:26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穷灵个(太漂亮了)!”老徐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墙白、瓦黛,亭台楼相依,池中鱼欢游,拱门上雕有精致的花纹……

老徐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长康里小区。今年开春,小区开始改造,无论刮风落雨,他都会去看看改造进度。每次,他都要感慨半天:“这哪里还有一点点老旧小区的影子,分明就是苏州园林嘛!”

你听姑苏优雅的韵……


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周边景致。光明图片

在姑苏,新与旧共存,古典与现代交融,高雅审美被嵌入世俗生活,人们在诗意盎然里,也能轻易捕捉到创新与发展的痕迹。

这里是江南中的江南,这里写满了现代城的过去。在昆曲的柔糯婉转里,在评弹的吴侬软语里,在雨滴石板路的清脆里,在轻掩木门的吱呀里,在深巷悠长的叫卖声里,姑苏优雅的韵缓缓落地。

过一天饱含烟火气的“苏式生活”

“这栏杆不对,这门楣不对,这胡须也不对,这月色、月色对了。我想起来了,那年我一十三岁,你长我十个月,这碗酒,就是你赠我的桃花酒。”薄薄的烟水气中,沧浪亭传来“芸娘”对“沈复”的哝哝低语。

舞台就在假山流水间,演员仿佛从画里走来,此情此景,让观众在恍惚间难分前世今生、戏里戏外。

根据清乾隆年间苏州人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改编而成的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已在沧浪亭演出近200场。轻风细雨为伴奏、鱼池假山为幕布、亭台楼榭为戏台的古典意境,重现了数百年前沈复夫妇在沧浪亭畔的生活——“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远游。”不为物质所束缚,依然能活出真趣。

“沈复对生活的热爱在点滴细碎里,他懂得如何把贫寒的生活过得充实有趣。看过他写盆景、家居的文字就会知道,沈复是一位真正的生活家。”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说。

一枚石子、一截树枝、一只小虫,到了沈复手里,都会成为精雅别致的艺术品。把高雅审美嵌入世俗生活,这是沈复的日常,也是无数苏州人的日常。

每年八月半,姑苏城桂花飘香。家住姑苏区养蚕里小区的“老苏州”何伟英会到院里摘取新鲜的桂花。仔细去掉花梗、杂质,再将桂花摊在烤盘中的油纸上,烘烤3分钟。烘干后的桂花色泽依旧,放入陶瓷容器,以开水冲泡。伴随一声轻得不能再轻的“呼噜噜”,桂花徐徐下沉,尔后缓缓上升,“老苏州”的午后烂漫时光就从这杯香气扑鼻、汤色明亮的桂花茶开始了……

江南的雅,既显于文房案桌之上,又铺展于世俗烟火之中。“苏帮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江南雅厨创始人之一金洪男为代表的“苏帮菜”传承创新者们,不仅改良了传统的“浓盐赤酱”风味,还要求菜品赏心悦目和回味无穷并举。金洪男表示,作为苏帮菜的传承人,精进厨艺的同时,还应不断修炼对美的欣赏素养。苏州寻常百姓家做菜,亦是尽可能做到用料考究,讲究不时不食。“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新鲜食材搭配烹饪,用苏州人的说法,味道“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历久弥新的“苏式生活”,给苏州人带来韵味绵长的惊喜。青瓦粉墙、石板路、乌篷船,处处都有散发着水墨淡香的千年苏州记忆。在画中行走,人自然而然会放缓步伐。不用刻意找寻,只要你踏上这片土地,姑苏的美自会伴着江南的和风细雨来找你。

为苏作洞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今年国庆节,苏州博物馆传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声音,这是“提琴与吉他——音乐快闪体验”的夜间特别策划。

15年来,由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收藏了越来越多珍贵的艺术品,而苏州博物馆本身也作为艺术品,优雅地接受着世界各地来宾的赞叹。久居海外的贝聿铭被人问及家乡时,总会自豪地答上一句“我是苏州人啊”。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苏州人的明慧与精致,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辈出,技近乎道的能工巧匠世代传承。苏作的专业与精细让世人惊叹,在康熙雍正年间,其工艺种类达50多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80万件藏品中,涉及苏工苏作的藏品数量高达31.7万件。

7月10日,纪录片《天工苏作》首映,影片撷选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等9项典型的苏州传统工艺,讲述了传承人与手艺之间的温情故事。

苏绣中,盘金绣的技法极为复杂。盘金绣传人林多妹称其针法“像走迷宫一样”。与只用一根丝线的平绣不同,盘金绣要将两根金线并在一起,沿着画样小心地放好、压平,然后下针,用颜色相近的绒线将两根金线牢牢钉在图案上。盘金绣要求一根线盘到底,中途不能断,难度不言而喻。

在“95后”王翔煜的工作室里,王翔煜正在与身为苏绣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母亲王丽华探讨刺绣的当代表达。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归国后,王翔煜一直致力于探索苏州传统工艺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让刺绣等工艺与现代家具展开对话。

今年5月,位于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的苏作馆开馆,向世界打开了属于苏作的一扇“窗”。1200平方米的苏作馆里,数百件苏绣、缂丝、玉雕、苏扇等艺术精品“看中了就能买”。苏作爱好者们精挑细选,把珍品、精品带回家,普通游客也能大饱眼福,看得高兴了,再给亲人朋友带上几个不贵的艺术衍生品,精美又实用。消费市场的细分、传统与流行相结合,为苏工苏作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当代江南”的苏州解读

在朦胧月色中,通过沉浸式感官体验剧《声动姑苏·平江》,伴随着耳机里的名家讲解,从状元博物馆出发,一路走过纽家巷、平江路、中张家巷,来到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还没听够淙淙流水声、评弹丝竹声、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人就抵达了相门城墙。

20世纪90年代,苏州就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洋苏州”“新苏州”让数千年的“白发苏州”焕发出新活力,也为江南文化的发展保存了温润的土壤。

古城,是姑苏文脉所在。如何完成历史空间的有机更新?

苏州石匠弄的双塔市集给出答案:蔬菜区的时令蔬果码放整齐,在灯光下显出诱人色泽;美食区被香气和热气笼罩,馄饨热腾腾出锅,生煎吱吱冒油;另一边的独立书店、露天市集和小舞台,仿佛是古城拥抱未来的双臂,凸显着古城对年轻人的友好和对未来文化的包容。

“在千年不变的景色中,江南的苏州旧而新。”苏州市文联主席王尧说。

敬畏历史文化,坚持新旧共存,是苏州在古城历史保护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近年来,古城核心所在的姑苏区,加快推进平江片区、32号街坊功能改造,构建更多苏式生活体验街区。同时,将目光聚焦“百年老校”“中医药发展”“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等领域,逐一梳理散落在古城角角落落的文化枝叶,探索这些“百岁老人”与时代链接的通道。

这厢有美妙的苏剧评弹,那边是动人的芭蕾舞剧和园林漫游。清晨,苏州芭蕾舞团的青年演员在金鸡湖畔练功,动人的身姿被金色的霞光包裹;“拙政问雅”夜游项目,让游客慢下脚步,悠悠然享受在古典园林里芭蕉听雨的意境;在苏州湾大剧院,舞剧《运·河》上演,人、城、河的命运交织成风景,为当代江南觅得更多知音。

一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度和发展潜力,归根到底靠的是软实力。今年年初起,苏州陆续发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以期用更富创意的方式,让江南文化在当代得到更灵动更具魅力的展示。

江南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融入生命的风骨。“苏州文化源远流长,可贵之处在于始终聚焦人的发展。”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对记者说,苏州要塑造的江南文化品牌,不仅具有重温历史的功能,更是将江南文化底蕴与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人的精神富足、社会的和谐美好。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01版)

(责任编辑: 崔立明 )
  •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