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产业如何从“爆红”到“长红”
应确定适应大环境大市场大需求的发展策略
据记者调查,距离“五一”假期还有两周时间,不少露营地就已经预订完毕,森林露营、公园露营、星空露营、亲子露营等形式新颖、活动内容丰富的露营地,更是一位难求,炙手可热。
迅速蹿红的“露营热”
近年来,露营热持续升温,曾经的小众户外休闲旅游项目,如今引领了都市人时尚运动的新潮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相关市场规模为3812.3亿元,同比增长59%。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其实,作为户外运动的一个类别,露营早已有之。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露营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体联露营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洋君说,户外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历经登山、自驾、露营3个阶段。目前,露营产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玩法、场景还是装备都不够成熟,目前的“露营热”仅仅是该产业从0到1阶段产生的不理性的虚热,还不算真正成熟阶段的火热。
正是这种虚热,使得有人认为“露营热”只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对此,李洋君说:“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露营热’。最初,露营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较低技术和消费门槛,让全社会实现对户外生活的初步认识。但随着露营产业的发展,相信会产生一批真正热爱户外生活的忠实消费者,从而带动整个户外产业的发展。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无论是露营装备厂商还是露营地运营商,应该提前练好内功,做好进入露营2.0阶段的准备。”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马牧青认为,从长期看,“露营热”是休闲旅游市场自然发育、发展的结果,其中包括市场层面的自发萌动、政府层面的推动、商家机构的催动。未来在泛旅游、大休闲、微度假,甚至非典型化景区与场景旅游的推动下,露营产业发展具有无限的市场想象空间。
标准化助力产业发展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发布实施GB/T 31710-2015《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对自驾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青少年营地等进行了规范。“我国露营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譬如生态资源保护与有效开发利用的矛盾、设施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有效高质量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竞争无序、资源整合不力、品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露营产业确实亟待规范,产业标准化工作可以说势在必行。”马牧青说。
针对如何开展露营产业标准化工作,李洋君提出,政府应尽快组织科学全面的市场调研,尽早出台适用的管理办法和鼓励政策,为露营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行业协会将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政府提供信息支撑,完成调研工作。他还透露,目前,中体联露营专委会正在自发组织行业头部品牌,为制定露营装备产品生产标准、露营地运营管理标准、露营人才标准展开自下而上的摸底、汇总和编撰工作。
露营产业未来可期
据《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露营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露营+”模式,如“营地+景区”模式、“营地+田园”模式等,无一不在表明露营营地正朝着多样化、创新化道路发展,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那么,该如何更高质量地发展露营经济,勾勒行业更多的想象空间?马牧青认为,露营作为新时代泛旅游产品之一,不能脱离大环境、大市场和大需求。他建议:首先,露营地风格须精准定位。中高端小众化露营地应注重环境和风景,低端大众化露营地应亲近社区、靠近城市;其次,露营地建设须因地制宜、因势而造,与大自然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力争环境、景观、建筑、文化的高度统一;第三,露营产品须兼顾文化主题性和功能综合性;第四,露营相关企业须注重休闲度假的产业融合原则,进一步延伸露营产业链,譬如IP主题下的土特产品、文创产品等;第五,引导提高国民露营意识,长远布局露营产业,迎接从泛旅游到大休闲时代的到来。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目前露营产业发展正处于风口,假以时日,定然会成为不容小觑的休闲旅游重要业态,未来发展前景无限。”马牧青说。
(本稿件由本报实习记者王雅雯采写)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