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吃粽子 养生又健康
□ Colin/文
临近端午节,粽子又成为热销产品。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粽子更加注重口味的差异化,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除了传统红枣、豆沙粽子外,还有肉粽、叉烧粽、咸蛋粽等。一些以水果、坚果、杂粮为原料的菠萝粽、香芋粽、八宝粽、板栗粽、南瓜粽还打出了“养生牌”。
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告诉笔者,以前觉得粽子太腻,不敢多吃,现在有了低糖的南瓜粽子等,平时注重养生的自己得到了满足。
粽子不仅在超市畅销,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也非常火爆。“昨天刚刚买了两盒蛋黄粽子,味道还不错,今天再去买几盒,网上买比超市里便宜,而且品种又多。”消费者余女士说,像五芳斋、三珍斋等品牌粽子,都在电商平台上设有专卖店。在一些电商购物平台上,真空包装的200克装绿叶鲜肉粽售价5.7元,与超市相比便宜近2元。在一些网店销售记录上,每天的销售量超过1000袋。
吃粽子有养生作用
“端午节吃粽子,除了跟风俗有关,从养生上来说确实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北京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沙怡梅介绍。
传统的粽子采用竹叶或苇叶为皮,不仅在味觉上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这些物质在蒸制时会渗入糯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而糯米本身又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性温,有暖脾胃作用。随着天气日益炎热,肠胃功能逐渐下降,食用糯米恰好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此外,糯米中添加小枣、花生、莲子、山药等配料,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添加红豆、绿豆、豆沙等配料,还能清热解毒,并增加蛋白质含量;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增加人体内的铁含量。
吃粽子要讲究方法
虽然好吃又养生,但也要遵循科学健康的食用方法。
沙怡梅表示,粽子大都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物质,一些肉粽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盐,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所以,食用粽子要适量,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儿童、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最好选择小个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的粽子。
此外,由于粽子属于主食,食用粽子就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肥胖问题。
很多人习惯把粽子当早餐来吃,这是不可取的。早晨是人体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出现泛酸、烧心、恶心等不适症状。
晚上睡觉前也尽量不要吃粽子,否则会导致胃胀。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食用后做一些散步、慢跑等运动,这样便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沙怡梅提醒,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粽子最好热吃,凉食易伤胃;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因为纤维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消化,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需要注意的是,从超市中买回的冷冻粽子,应煮透了再吃。在冰箱中冷藏保存的粽子,食用时需要重新蒸煮或用微波炉化冻。存放时,要和其他肉类等生食品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