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博大胸怀
——满汉双文馆阁体匾额榜书传承人姝宏小记
□ 本报记者 丁 莹
眼前的姝宏身形娇小,一双手“指如削葱根”,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没见过她写字的人绝想不到,她能够写60厘米见方的满汉双文馆阁体匾额榜书。
“榜书”是我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古称“署书”,明代费瀛《大书长语》中记载:“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提署宫殿匾额也。”现代对榜书的表述是指字的大小在30公分以上的大字。历史上,榜书最早用于装饰皇家宫殿,之后逐渐用于题写重臣宅邸、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和名山大川等,最终,榜书走入民间,商家常用以书写门店招牌等。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法家是秦代丞相李斯。榜书作品“需用大笔书就,以臂力或全身之力而为之,字型较大,点画粗壮,雄浑凝重,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馆阁体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明清两代,是官方专用书体。据姝宏讲,她研习的馆阁书法是传承有序的,因为姝宏的祖上惠征大学士是朝廷的书写大臣,道光皇帝的笔帖式,这种书体是代代相传至今,据姝宏家族口耳相传,馆阁体书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宋人赵孟頫和唐人欧阳询两位楷书大家的字体相结合,形成一种端庄、秀丽,字型标准的小楷书体,被明清两朝作为科举考试的专用书体,被当时朝廷称作馆阁体。另一种则是皇家匾额榜书馆阁体,这种书体结合了古代书法大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楷书,把颜真卿顶天立地的大气与欧阳询的娟秀相结合,形成了馆阁体匾额榜书,常见于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匾额。
说起满汉双文馆阁体匾额榜书书法,姝宏可谓优秀传承人。姝宏全名叶赫那拉姝宏,是清代慈禧太后的第五世外孙女,现任北京市书画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会员。姝宏自幼受家族熏陶学习书法艺术,近几年来,跟随舅父叶赫那拉根正先生学习满汉双文皇家榜书馆阁体书法艺术,在根正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姝宏的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大增,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在跟随根正先生研习馆阁体满汉书法中,姝宏越发地感悟到:馆阁体有一种顶天立地的中华民族英雄风范,庄重大气,浑厚磅礴,笔捍墨宝,厚重方圆。曾有书家认为这种馆阁体匾额榜书,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色,人人都能写。通过多年的研习与修炼,姝宏认为实则不然。她说,深感到馆阁体特别是皇家匾额榜书,里面有很多讲究,就像长辈说的那样,功夫不到位写不了,胸怀不到位写不了,文化不到为也写不了。所以要想写好这种书体必须要勤下功夫,不断地揣摩它的意义,只有对它真正地理解了之后,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写,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收获。
因为受家庭影响,姝宏自幼研习书法艺术,几年前,姝宏得知满语已成为濒危语言在逐渐消亡之后,立即开始系统学习满语文及清代历史,决心和各位同仁一道国家为挖掘更多更宝贵的文化遗产做贡献!
也许是天生的宿命让姝宏对清代历史及民族艺术尤为喜爱,我们期待着她能够肩负起历史重任并将这份责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