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恩其
在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盟市、旗县、乡镇、嘎查村四级联动,各级领导包村包片推动,旗县、乡镇干部驻村指导,各级干部参与人数多、投入精力大。各级干部在指导、推动、督查、落实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特色观、时间观、群众观、质量观和政绩观,才能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部署落实到位,才能使“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
好的村屯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沉淀,是乡愁的记忆和人文的集合。村屯规划设计应基于自然风光、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等元素,依山就势、傍河就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农村的田园风光,体现特色美、环境美、功能美、民俗美和发展美。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在一些嘎查村整体规划设计中,结合自然环境,很好地挖掘当地人文资源,既展现了地域和民族特色,又处处彰显农村蓬勃生机,通过道路、绿化、院墙、民居、村部(村史馆)的整体设计、施工和美化,形成外在景观与内部功能的完美统一,建成了特色鲜明、景色独具、风俗奇异、风情迥然的新村庄。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十个全覆盖”工程于2016年12月底前要基本完成,这可谓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是对各级政府的一次考验,前期准备、施工顺序、工程进度决定了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科尔沁区在工程建设中注重统筹协调,抢抓工期,争分夺秒,优先安排安全饮水、街巷硬化、危房改造、院墙改造等工程建设,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避免返工和窝工,原计划2016年完成的135个村屯的安全饮水工程提前启动并全部完成,为明年街巷和路肩硬化、树坑排水沟等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
始终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为人民群众谋事谋利,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要求。“十个全覆盖”就是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农村牧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居住、饮水、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这也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民情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在推进“十个全覆盖”中,要求各级干部要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投入工作。只有把群众当作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群众才会接纳你、信任你、拥护你。只有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与依赖,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投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危房改造、校舍建设、街巷硬化、安全饮水等工程质量问题与民生相关,直接连着民心。“十个全覆盖”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还应是质量工程。重视质量就是重视民生,管住了质量就赢得了民心。抓好工程质量应从一砖一瓦、一袋水泥一根管子抓起,建立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监督机制,做好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每一个细节,增强质量监管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把好原料进货关和产品质量关,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真正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不是简单的项目越大越好、投入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工程进度越快越好,更重要的体现“全”、体现“覆盖”,不厚此薄彼,不漏一村、不落一户。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忽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拍脑袋决策,贪大求快,铺张浪费,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其危害猛于洪水,必须坚决叫停、立即制止。衡量“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不仅要看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的便利、工程质量的好坏、村容村貌的改变、人民群众的口碑和得到的实惠,还要看资金筹措是否到位、长效管护机制是否建立、生态环境是否改善、产业发展后劲是否十足等。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