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乱象怎么治
□ 胡立彪
石先生最近发现自己的车子踩急刹车偶尔会熄火,就去维修厂维修。维修工检查后说是自动变速故障,需要大修,得花几千元。石先生觉得太贵就去第二家维修厂。这家厂的维修人员说是真空管出了问题,维修好要花200元。两家厂的说法大相径庭,这让石先生感觉很诧异。于是他决定再换一家维修厂,看看会不会还有别的说法。结果,第三家厂的师傅只换了一个继电器就把问题解决了,花费仅几十元。
同一个毛病3家维修厂竟然给出3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相信许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像石先生一样被雷到。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维修师傅出现误诊,那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不是“误诊”,而是误导。事实上,修车就像去医院看病,由于绝大多数车主缺乏汽车应用及维修方面的知识,不懂车子生的啥病,所以在维修厂这样的汽车医院,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等这些问题,全由汽车医生——维修师傅说了算,车主们只管做好准备花钱就是了。于是乎,没病给看出有病,小病给看成大病,这几乎成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潜规则。跟医院看病贵相呼应,汽车修车贵亦成常态。
既然一切为利,有的黑心维修厂就在潜规则的路上越走越远。它们为了留住更多“回头客”,甚至会故意制造故障。比如,车主第一次来厂维修,有的修车师傅在修好一个毛病的时候,偷偷搞点小动作,留下另一个毛病,让车主反复维修,多次花钱。有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家维修店的维修人员在给车辆换发动机机油时,故意在机油里面加上一些白糖,目的就是让发动机发热迅速,引发“烧缸”故障,好让车主来店维修。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背景下,汽车维修市场竟如此之乱,实在令人担忧。将汽车维修比作医院看病,但相较而言,后者还是有底线的,毕竟,医生一般不会乱开药方,顶多专拣贵药开,心理还是有所忌惮的,因为那是谋财又害命;可汽车维修就没这些顾忌了,在“谋财但基本不害命”的情况下,道德上的约束感很小,狮子大开口,咬上就赚了,咬不上也没关系,下次口张小点就行了。于是,在信息不对称及维修机构逐利本性的驱使下,以换代修、恶意换件等问题就产生了。
就像医院看病贵暴露的是医疗体系自身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样,修车乱象也呈示出行业本身已患上重病,若不及时治疗,恐有生命之虞。要治汽修市场的病,必须要从严格审核企业资质,把好市场准入关做起。在此基础上,清理无证经营,净化市场环境,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抓好质量源头管理。同时,要引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创品牌化服务,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维修水平。只有切实提高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汽车维修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