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胡立彪:别把智能化搞成鸡肋

2016-05-11 08:35: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别把智能化搞成鸡肋

□ 胡立彪

许多人说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其实远还没有。他们所看到的智能化,多是假象。比如,到处可见的智能产品,其“智能”的部分多为噱头,或即将成为噱头,家电产品即为典型代表。事实上,家电智能化早就喊了多少年,但智能家电产品并没有成为市场主流,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上架的智能电器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是少量的智能家电产品,也没有成为热销产品。

何以至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智能家电因“智能”二字抬高了身价只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智能”二字并非直接对应(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带来)消费者期待的高端、好使、方便,有时用起来反而更加麻烦,容易出故障,成为高端的鸡肋。比如曾经的物联网空调、云空调,曾经的链接WIFI看视频、菜单的冰箱,曾经的用手势、语音遥控,键盘打字的电视机等,不用说老人学不会怎么用,一些年轻人也表示光看说明书就被绕晕了。不少消费者吐槽,厂商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给用户带来麻烦的智能化不如不要。

不过,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企业商家似乎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一拨儿过时了,再换另一拨儿。这不,现在家电APP又火了起来。在家电卖场,人们可以看到不少家电产品在外包装上都增加了二维码图片,扫描这个二维码即可以下载企业制作的相应APP,通过手机就可以操作使用了。当然,增加的这个手机应用,不是白送的,而是要花钱的——一位导购直言不讳:现在的智能产品都是努力让人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价格自然也就比较贵了。

其实,智能化家电贵点不怕,功能鸡肋也不怕,怕就怕功能多了价钱贵了质量反而下来了。广西消委会近日发布2016年一季度各级消委会受理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家电类产品投诉数量最多,其中质量问题投诉占比43.32%,排名第一。事实上,广西的情况颇具代表性,它反映了全国家电市场的总体状态。按说,家电智能化应该对应的是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实际情况却是产品越智能,质量问题反而越多。这只能让人怀疑,所谓智能化,本身就是噱头,是企业商家用来赚钱的工具。

常识告诉人们,任何智能化的技术都需要物质材料支撑,而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必须要通过产品质量来体现。增加新技术、新功能本是好事,但必须要有产品质量为其提供支撑,不然的话,每增加一项功能,就增加了一个质量负担,功能越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也就越高。当然,智能化与产品质量并非负相关。就像一些企业把智能化搞成噱头一样,智能产品质量不高,也是人为造成的。其实,在家电等产品领域能谈得上创新的技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淘过来的已经很成熟的技术,只不过是转化了一下而已,质量保证应该不算太难。即使真有独创性的东西,这也不能成为降低质量要求的借口。说得再明确一点,技术功能是一回事,产品质量是另一回事,或者说,两者只有相互促进,怎能相互掣肘呢?

说了这么多智能化的不是,用意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商家追求智能化,而就消费需求和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智能化和多功能化也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必然趋势,我们反对的只是企业商家对智能化产品的非理性推崇和生产上的浮躁作风,尤其是一些企业把智能化当作一种炒作手段以忽悠消费者的不良做法。因此,我们提醒企业商家,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引进智能还是增加功能,都不要淹没质量。没有质量支撑,智能功能终是无能。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