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种子何以“不愁长”
——中关村“双创生态”调查
据新华社电 今年一季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申请国际专利2284件,同比增长351.4%;申请国内专利13114件,同比增长14.6%。
在中关村,创新的种子何以如此“野蛮生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一语道破“天机”:“中关村已经步入创新创业服务3.0模式,继企业孵化器提供物业服务和增值服务之后,可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我们为创新的种子提供生态。”
“80后”总裁陈逸非怎么也没料到,4年之间,他所带领的“升哲科技”创业团队竟完成了一段加速跑:在美国、日本开设分公司,产品进入260列中国高铁,走进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覆盖40个国家级风景区,更成为谷歌智慧城市的服务提供商……
促成升哲科技“加速跑”的是微软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的“微软创投加速器”。“我们致力于为最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提供最专业的创投服务,包括人、财、策略、市场拓展等全方位优质服务。”微软创投加速器首席执行官罗斌说。
自2012年7月设立以来,微软创投加速器已加速孵化126家技术型创新企业,这些企业总体估值超过380亿元。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有别于传统的集中办公服务、地产物业型孵化器,近来一大批科技产业巨头、专业服务机构、大企业高管等投身专业孵化服务,提升了双创服务专业水平。
在中关村开放、循环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在这里,二次创业、多次创业风起云涌。
“我自己创业已经27年了,尤其是经历了金山的创业期,整个过程非常艰难。10年前创业最缺天使投资,那时候的创业要从零开始。”中关村连续创业者、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回忆道。
如今,雷军与小米科技正从“创业者”转变为“循环生态”中的重要“投资者”,计划投资100家创业企业。
事实上,除了围绕创业投资的闭环,更有围绕人才的循环链条。郭洪说,一些跨国大企业抱怨人才流失率高,但这也为整个区域的创新生态提供了人才资源。于是,企业高管离职创业、大企业技术人才创业等成了中关村的新风景。
如今,中关村已经形成“金山系”“联想系”“百度系”等创业大军,推动着企业自我革新、不断超越。
双创服务新模式的形成既是市场加速进化的必然,也是政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的结果。
在陈逸非看来,如果没有2013年夏天的一场中关村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创业者交流活动,升哲科技也很难进入微软创投加速器的视野。罗斌说,若没有中关村区域的数十家加速器、孵化器、高校、人才生态,微软则很难发掘中国创新的一张张“名片”;联想之星总经理王明耀则认为,若没有政府规划、市场唱主角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聚集资源,就不会有比肩美国“硅谷”的创业氛围。
近年来,中关村管理部门借力创新创业热潮,先后梳理、规划出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升级版中关村大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标准化一条街”,以及即将亮相的“中关村智能制造大街”等。其共同点是,聚合资源优势,降低创业成本。
同时,政府创新服务模式,便利创业创新。例如,把服务创业企业的多项政府服务“混搭”100多项市场专业服务等装进“创业会客厅”。2015年3月运营至今,创业会客厅共接待5815次创业咨询,为超过1200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有514家创业企业通过窗口办理企业设立业务。
“推动创新创业,要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郭洪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只是靠优惠政策,最关键的是要做生态。生态系统包括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6大关键要素,以及良好的市场、法制、政策环境。
“为创业者找人找钱找市场,这是生态才能做的事情。”郭洪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