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蜂异蜜”乱人眼
□ 林 鸣
作为“正面人物”,千百年来蜜蜂一直是“勤劳”的象征。不料,现在连它们也遇到了怀疑的目光。网上最近出现不少“玫瑰蜜”“金银花蜜”“松花蜜”等新品种……商家大肆宣称上述“蜂蜜”具有神奇功效,吃了可以健身强体。对此养蜂专家摇着头说,市场上冒出来的这些“奇蜂异蜜”,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生活在一个概念满天飞的年代,不知该庆幸还是心慌?几乎每天清晨,公众都会被众多“蜜蜂”唤醒,它们“嗡嗡”或“嘤嘤”着,捧出精心酿制的各种“花蜜”。饭碗是纳米的,衣裳是航天的,净化水是防癌的,地板能抗菌、瓷砖可分解甲醛、儿童生态漆不含VOC……为了顺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大量新技术、新产品不断面世,使得消费世界更加眼花缭乱。那么,形形色色的“环保产品”是真环保还是概念炒作?其“绿色”“环保”“高科技”是否真能让人放心?这些有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慧眼辨认。不过,等您费劲巴力弄清了名堂,人家早赚得盆满钵满,转而飞到别的“花丛”去了,而且轰都轰不走。
必须承认,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蜜蜂”,当属假冒伪劣保健品。尽管这类号称包治百病的骗局最终被戳穿,却仍有太多的上当者前仆后继。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并风靡一时的“赞歌”,照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保健神话”的生命力何以如此之强?“吹又生”的春风源于何处?其实,各类“保健神话”上演的伎俩并不高明,它们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将“狗皮膏药”吹成“灵丹妙药”。至于其有没有科研依据,是否获得专业认定,根本无从验证和知晓。这无疑给保健品用户造成极大伤害,还影响了社会和家庭的安定。作为屡屡受伤的消费者,难道不该长点儿记性,多些反省和思考吗?综合来看,市场上那些并不高明的产品骗局,很多仅靠洗脑+忽悠便取得成功,这就暴露出公众对于保健常识的欠缺,以及防范心理的不足。还有,某些“保健神话”的成功,恰恰折射出正规卫生保健和监管的懒惰。专家早就指出,医疗体制本身所固有的“重治疗、轻保健”观念,何尝不是在为“保健神话”的浊流推波助澜?当然,这话不太好听,但“良言逆耳利于行”。有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彻底堵死害人者的发财之路,将懒政改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什么“虫”?当然是伪装成蜜蜂的害虫了。
识别市场上的各类“奇蜂异蜜”,其实并非难事。凡是超出消费经验和生活常识的,凡是嘴皮儿利索而行动迟缓的,我们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网上热销的“玫瑰蜜”“松花蜜”“雪莲蜜”等,它们无一例外地宣称自己具有清热解毒、滋补美容、降压减脂、延年益寿等功能,如此说来简直比药还灵验——这不是要逼医院关门吗?养蜂专家不屑地发出疑问:很多植物根本不分泌花蜜,那么网络上热销的“奇异蜂蜜”从何而来呢?众所周知,童话里的蜜蜂除了勤劳勇敢,还有一个重要优点——从不说谎。今后,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见到那些嘴巴太甜、行迹诡异的“新”产品,凭直觉即可断定,它很可能不是“蜜蜂”,而是“伪蜜蜂”或“苍蝇”。为逐臭的本能所驱使,苍蝇有时候比蜜蜂更“勤劳勇敢”。判定准了后,咱们心闲气定,从容地举起手里的苍蝇拍。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