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遏止“环保谣言”需要环保教育“常态刷新”

2016-07-07 09:32: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许朝军

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地下水资源八成不能饮用?为迎“六五”环境日北京市召开绿色传播大会,市环保局现场首次发布“十大环保谣言”和“污染环境十大陋习”。据悉,“十大环保谣言”均经过专家评审当选,并在昨日现场予以辟除。记者发现,在十大环保谣言中,关于空气质量的共6个,占比超一半。其余涉及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以及电磁辐射等多方面,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据《新京报》)

看到专业的环保辟谣释疑后,估计很多人都会对公布的“十大环保谣言”发出会心一笑。但在不久前,这“十大环保谣言”曾经还一度喧嚣其上,让很多人都深信不疑。如果不是此次专业性的辟谣,恐怕这些谣言还会高飞一阵子,还会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环保担忧焦虑神经。

谣言止于公开,但谣言更止于专业到位的辟谣。对于环保领域尤其如此。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十大环保谣言”之所以喧嚣一时,除了公众环保理念和环保专业素养不够导致的难辨是非真假之外,还在于这些谣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其中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电磁辐射污染等话题,还直接刺中了人们最为关切的神经。所以,如果任由这些谣言传播喧嚣,不仅会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而且还会激发民意的无序化发展和负面聚集效应,这不管是对于社会秩序、民意安抚,还是对于环保推进和环保效果,以及专业环保力量的精准发力,都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有些还会导致民意不良聚集产生另类的阻碍经济社会和环保事业发展的畸形。因此,对“十大环保谣言”进行公开辟谣,确实很有必要而且很必需。

但在给有关部门公开辟谣“十大环保谣言”叫好的同时,我们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与谣言传播和负面影响相比,我们的辟谣还是晚了一步。当我们准备并开始公开评选辟谣“十大环保谣言”时,谣言已经跑了一大圈。同时,在辟谣之后发出会心一笑的同时,我们不免会懊恼自己平时环保知识和素养的短缺之憾,但这也更衬托出平时环保宣传教育的死角乃至是空白——如果平时的环保宣传除了专业的行为引导和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塑造之外,能及时结合社会上的“不实环保流言蜚语”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或者结合环保流言蜚语进行紧贴实际、凸显专业、重在科学引导的宣传内容“常态刷新”,而不是固定的长期不变的节水教育、节约资源教育、环保生态教育,那些所谓的“环保流言蜚语”又岂能蜕生成“十大环保谣言”进而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限内走在环保真相和事实之前?

谣言止于公开,谣言更止于专业到位的辟谣,但辟谣的实际效果,却更依赖于辟谣的及时和科学精准到位。因此,对于环保谣言尤其是与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环保谣言,对于有可能导致民意聚焦引发民意焦虑的环保谣言,我们不必等到汇集成“十大谣言”的层次再去辟谣,也不必让谣言再飞一会儿再去专业发生,最理性、最科学、最值得期待的辟谣态度,应该是及时精准。这就要求我们的环保宣传教育必须增加辟谣的内容,并且做到对环保谣言要及时掌握,及时搜集,及时组织专家发生,并及时结合环保宣传教育进行专业解读式辟谣,达到环保教育常态环保辟谣更“常态性刷新”,这样环保谣言才不会再满天飞,这对于聚集民意关注和参与环保,对于公众环保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对于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型社会,自然是裨益多多,值得期待。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