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华为日前发布了主题为“联接未来”的201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17万人,服务于华为不同业务领域,其中研发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5%。
这样的数字意味着什么?答案也许可以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看出来。就在华为发布报告的几乎同时,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凯度(Kantar)发布移动通讯消费者指数(Worldpanel ComTech)报告。该报告称,苹果本年度第三财季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了33%,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8%,跌至17.9%。这个数字远远落后于华为的25.7%。而后者凭借其强劲的增长,成为中国移动通讯市场的老大。
在中国市场能够战胜以研发创新立身成命的苹果,华为依靠的同样是研发创新。所不同的是,华为在这方面下的本钱要大得多。从之前华为公布的数据看,2015年它投入了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而苹果当年的研发投入是85亿美元,占销售额3.5%。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口出“狂言”——“未来全球只有两家手机厂商能够活下来,其中之一是华为。”
虽说是“狂言”,不能当真,但言出华为,任谁都得当心。要知道,华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2014年和2015年)登上全球著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的中国品牌。相比其他各种单纯以市场价值论座次的品牌榜,Interbrand更关注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只有靠自身技术实力打天下,其收入大部分都来自海外市场的品牌,才会被Interbrand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品牌,为其在榜单上留出一席之地。
俗话说“言出必行”,事实上,华为对自己的“狂言”是相当认真的,不仅言之所出基于行,而且也诺于行。余承东曾表示:“华为善于长跑,不急于求成。华为终端开始起飞了?还没有,我们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未来爆发力会更强。”由此可见,华为对现实和未来的认识是相当清醒的,而“长跑”的比喻也体现出华为高远的战略定位。
华为的清醒也恰恰凸显出国内许多企业的糊涂。早期的中国市场,什么都刚刚起步,市场压力不够大,产品只要造出来就有人买,这让一些企业变成机会主义者,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认识不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只是面对膨胀的市场需求、宽松的竞争环境,粗制滥造,萝卜快了不洗泥。由于缺乏长远打算,不少企业对未来透支严重,以至于发展后程乏力。现在市场增长放缓,消费需求升级,许多企业产品销量不断下滑,生存压力日增。
而华为早就预判到这种情况,认识到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需要根据长跑特征制定并坚守企业发展战略。能够支撑长跑的长久动力是什么?华为的回答是:技术。
在华为看来,技术研发远比市场占领更重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通过WIPO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了3898件专利,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PCT申请榜首。专利对于通讯领域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足够多、足够广的专利支持,海外市场扩展将会困难重重。而众多国产手机在国外市场频频陷入专利危机,已是教训惨痛。
有了技术支撑,品牌才有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华为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一员,当然是其长年品牌培育的结果。其核心理念是:硬件不只是工具,同时也是身份、价值的象征。华为品牌发展还在路上,而它的成长过程,或可成为其他中国品牌的参照。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