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徐建华:企业提质增效离不开他们

2016-08-16 09:17: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徐建华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营环境,亟待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和提质增效,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财政部、央行等11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路径,比如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加强质量品牌管理等。每个路径下还制定了若干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以说每一条都针对一个提质增效的难点和“痛点”。

若能落实好这些具体举措,应该说对于企业的质量品牌管理和提质增效大有裨益,尤其是提出要企业打造“技术、创新、标准、品牌”一体化全链条,无疑对于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增长模式遭遇到了瓶颈,亟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这个新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创新。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这个创新必须是有质量的创新。如果没有质量,创新很难形成持续竞争力;如果没有创新,质量很难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打造技术、创新、标准、品牌的一体化全链条,才能让企业真正形成创新和质量的双轮驱动,从而突破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瓶颈,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与最强有力的“武器”,尤其是处于世界产业前沿的尖端科技、核心技术,更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应该说,中国企业在传统方式后继乏力的局面下,核心技术的缺失正是制约其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唯有加大创新的力度、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方能有所突破。一方面,需要企业积极培育内部创新管理体系和创客文化,推进员工创客化,激发每个员工的创业创新精神,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创新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研发、创新项目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全面系统和可持续的管理,培养和保持组织的创新能力,保护创新成果,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有效的生产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成功之后,标准和品牌的助力同样重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创新模式和企业界的共识。将企业的创新成果,用标准的形式转化为市场话语权,正成为不少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利器”。当企业把自己的技术创新变成产品之后,形成标准不断提升质量,还需要打造品牌。品牌是全球竞争的市场“通行证”,是高质量和高品质的表现。

当企业最终打造出一个“技术、创新、标准、品牌”四位一体的全链条之后,必定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