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笋
□ 王家荣
从春雨带来的好梦中醒来,打开后门,就见到竹园里满地的新笋。粗的细的,有的刚从土里钻出来,还完全包在笋壳中;有的已高可齐膝,露出了嫩嫩绿绿的竹节。一家老小都跑出来,兴冲冲地,品评哪株竹笋最壮,长得密还是稀。
不过,竹笋可不是长出来给人们吃的。它们的使命是长成竹子。因为竹子是个好东西。起居用的竹椅、竹床,是竹子做的;厨房里做饭菜用的蒸笼、洗锅碗用的刷帚、淘米用的潲箕,是竹子做的;扫地用的笤帚、撖箕,是竹子做的;干活用的扁担、箩筐、箢箕、畚箕、连枷,是竹子做的。就连大人抽打小孩屁股的工具,往往用的也是竹枝。
但竹笋既然长出来了,又可以吃,人们也总是要弄一点到嘴里来的——农村里,一年四季能吃到什么好东西呢。
首先被挑来吃掉的是那些“叛逆”或“另类”的竹笋。它们不好好地长在竹园里,独自钻到了屋子的墙角或竹园边的小路上。还有一类挑出来吃掉的,就是那些细细瘦瘦的竹笋,它们成不了材,还要在地里争肥料,当然也应“清理出局”。
竹笋好像只有一种做法,就是炒——清炒。笋子很嫩,把它们煮熟去除涩味后撕成细丝,用水泡透,再把水捏干,锅里放少许菜籽油,把笋丝倒入,不停炒动,放盐,快熟时加点水,稍焖一会,就可装盘上桌了。炒出来的竹笋乳白色,吃在嘴里脆得很。
以有限的经验,认为满世界将竹笋都是如此对待,如此烹饪。后来跑到海南,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那是一次和朋友在海南一大排档聚餐,一下看到竹笋,便想点一盘炒竹笋。不料师傅问:“炒什么?”竹笋还能炒什么呢?我们自然不明白。师傅说,可以炒肉片、炒猪肝、炒鸡肫。我们就要了一份竹笋炒鸡肫。
等到竹笋炒鸡肫端上桌来,放进口里一嚼,又酸又涩又臭。而其他桌子上的海南客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从此好长一段时间对海南竹笋就没有好印象。但在海南待的时间一长,发现饭桌上随处可见竹笋:海鲜、羊肉等各种火锅的底料,竹笋是必不可少的;各种炒菜里面,总也要加进几片竹笋。当地的同事告诉我说竹笋很鲜,味道很好。后来有个研究海南风俗的朋友告诉我,海南的竹笋大都是山里野生的,经过了特殊的酸化加工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原本是渔民为了适应出海作业的需要。
听朋友这样一说,对海南的竹笋竟有了些好感。慢慢的,味蕾对那酸、那涩、那臭开始能够容忍,后来还真吃出海南同事说的鲜味来了,而且觉得也挺脆口的。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