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 浩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刘醒龙日前做客2016年南国书香节,在谈到文学写作和文化传承以及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什么都可以快,唯文学需要慢下来”。
作为文学,在文化基因的传承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一切艺术之母,在于文学承载着其他艺术难以承担的血脉传承。中国文学要放在中国文化特定的血脉之中,才能体现中国文学的特定意义。“世事都有主流,文学也如此。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有些主流的东西需要重新被唤起。”“最可怕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对自身文化的异化和误读。”
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这里面,有历史,有人文,有人的精神,有生活的积淀,有静水流深的心灵滋养。唐诗宋词,成为我们民族永远开不败的花,是因为它经过了历史岁月的洗礼和磨炼;四大名著,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越发凸显了其经典、传统的价值。我们的文化传统,因为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了自己的价值。农耕文明,这种历史创造的文化,在工业化时代,其价值依旧不能忘记。就像我们手工做的活儿,都变成机械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机器做的活儿更好,可真正到了工业时代,我们又会发现,手工做的活儿才更有味道,因为它是用人去做的,它有生命的气息在里面……这其实就是文化的积累、代代承传、慢慢发展的过程。所以,真正的文化要做精做细,就是需要文化慢下来、沉下来。这是文化的属性,文化的发展规律,也是文化的品质。这也正如刘醒龙所言,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需要重新被唤起的主流的东西”。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需要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作家就应该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刹车系统”。
在中国当下文坛、文学生态环境里,不论是作家或是文学批评家也好,还是广大的网友、读者也好,都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现在文学的问题,是文学写作者对于写作不够严谨、不够重视,写得太快了,出书太多、太快,看都看不及。
所以,刘醒龙说“什么都可以快,唯文学需要慢下来”,这首先是倡导和推崇一种“慢写作”。所谓“慢写作”,就是文学写作者要远离困惑、喧嚣的文学生活,追求安静的心灵生活,文学是本位,写出好作品才是最大尊严。这是一种文学态度的反映,是一种写作精神的坚持,更是一种文学信仰和尊严的坚守。这体现的是文学写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在当今网络时代,随着纸质书地位的江河日下,文字和书越来越不受尊重,文字的神圣性也逐渐失去,我们怎么保证文字的神圣性,保证叙述的神圣性,保证文学的价值?
“对于现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下的作家来说,选择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判断。”刘醒龙如是说。在今天,存在着各种文学态度和观念的碰撞、冲突和对立。而面对这种文学观念的冲突、对立,文学写作者必须要做出坚守原则的判断和选择,这种选择就是,继续坚守文学精神的正直高尚,保持文学的良心和尊严,追求文学的严肃性、精神性和崇高性,这应成为文学写作者的文学自觉和文化担当。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建立起来对文学的精神信仰和价值意义追求,相信文学品格和人的品格的统一。这就是文学写作的“主流”,这就是文学的“价值”,这就是文学的“尊严”。
每一个文学写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但不变的是,要有自己坚守的文学态度和写作立场,而喧嚣、浮躁的文化大潮退去,必将凸显、崭露出其所追求的文学理想、文化人格、精神品质的光芒。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