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有利于质量发展和提升的体制机制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系列评论之一
□ 本报评论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质量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质量提升任务更加紧迫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改革创新。改革是破解质量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创新是驱动质量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构建有利于质量发展和提升的体制机制。
在完善质量宏观管理体制方面要有新举措。首先,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动质量发展,维护质量安全,建设质量强国。其次,进一步落实好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和质量准入等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收费,为企业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公平、更加规范、更加宽松的环境。第三,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市场垄断和地方保护,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让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集聚。
在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要有新方法。一方面,要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通过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质量诚信体系,特别是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存在质量问题、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并对外发布,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让违法失信行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以保证优质产品畅通无阻,假冒伪劣无处可藏。另一方面,要严格质量监督执法,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部分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在整治过程中完善工作方法、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自身职责、推进措施落实,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决不允许出现塌方式、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件。
在优化质量公共服务方面要有新思路。要积极发挥质检技术优势,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因时应势推出更便利服务举措,完善服务供给机制,搭建质量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检测服务、标准引领、质量诊断等措施,帮助广大企业解决质量难题,为“双创”提供全方位的质量技术支持;同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着力解决服务措施悬在半空、堵在路上的问题,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效能评估和服务有效性监督考核机制,将各项服务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总之,要通过优化质量公共服务,让简政放权“生下来”的企业,在质量服务的呵护下“长得好”。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