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质量强产业 增收促发展 ——关于茶业兴县的思考

2016-10-27 08:3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强产业 增收促发展

——关于茶业兴县的思考

□ 演晓刚

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陕西汉中市西乡县的茶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西乡也在举全县之力壮大这一“富民强县”产业,努力开创茶农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消费者享品质、政府赢民心的共赢局面。

西乡在抓好茶业这一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中,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涉农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建立和完善服务茶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科技创新,始终坚持抓基地扩规模、抓龙头闯市场、抓质量塑品牌,茶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特别是以良种茶园建设、现代农业(茶叶)园区建设、四大茗园建设、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有机茶生产、龙头企业培育及市场拓展等工作为抓手,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茶叶品质的发展之路。在技术支撑方面,先后出台了《茶园发展计划》《茶苗采购办法》,制定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种子直播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茶苗标准、质量要求、栽植标准、现场技术指导、考核验收标准等。通过不断加强县、镇两级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茶叶生产的科技创新,推动规模经营、绿色种植、精细管理、系统服务、标准采摘。

在以质量为保证、产业谋发展的思路引领下,西乡县委、县政府借力茶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的茶乡”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突出山水生态旅游、乡村风情旅游、品牌产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四大发展主线,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精品景区。高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形象,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特色生态示范县。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逐步形成,西乡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质取胜的西乡茶叶以怎样的质量观带动产业新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的基础上,主要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优化茶叶生产布局。以标准化茶园培育和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及观光休闲景观节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西乡有机茶生产示范园、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示范园、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及茶园休闲观光示范园。重点抓好茶叶现代园区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电、路、林等公共基础工程,完善预警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茶叶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通过土地流转、茶园产权置换等方式,实现茶叶规模化发展,使茶园种植管理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拓展茶园观光、旅游功能,加快茶叶加工厂升级改造和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建设步伐,使茶叶加工逐步走向规模化、自动化,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

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茶叶企业加强技术单位与企业的战略联盟,强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手段,为现代茶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四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创建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打响具有西乡特色的仙毫茶、炒青绿茶、红茶等知名品牌,提高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优势品牌效益。

同时,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县,西乡也力争将茶产业打造成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下一步,西乡县将围绕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素质提升工程、生态茶园开发等重点工作,实现茶园在全县105个贫困村(社区)全覆盖,以产业为依托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围绕茶叶加工厂建设、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县286家企业的带动作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务工、技术、信息、土地流转、销售等平台,加快脱贫步伐;认真落实好市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用好茶产业专项资金,瞄准贫困对象,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推广茶叶新科技、新技术,加大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条件。

“十三五”时期,是西乡县追赶超越发展的新时期。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发展生态、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的现代茶业总体要求,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茶叶)园区、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茶叶清洁化生产、茶叶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为突破口,实现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茶叶成为西乡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脱贫攻坚效益最好的产业。

(作者为陕西汉中市西乡县县委书记)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