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质量技术基础目标清晰成效显著
“一张蓝图”干到底
□ 本报记者 霍一夫
在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上先行一步,凸显了质量技术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功能;
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了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的整体推进,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
在突出围绕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基础性、协同性、整体性和创新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作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其创新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而自“九五”时期起,上海市质监局就高度重视系统谋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为重点制定技术基础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上海市首次制定《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2016年9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集成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从服务重大产业布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强化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增强社会民生安全保障能力5个方面部署了55项重点项目。
先后出台的《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和《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等较为完整的质量技术基础法律政策保障体系,为上海依法治理并建立“一套制度”奠定了基础。《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将所有提供社会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纳入调整范围,突出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和促进保障措施。
一大批质量技术基础的建设,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服务了民生改善,推动了社会治理,深化了国际合作。在上海重大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方面,支撑和服务了国家民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卫星导航与定位等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
依托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计量校准、标准研制、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服务,促进了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市场推广。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上海市研发了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了质量技术基础整体水平。对涉及消费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检测技术能力逐步提高,风险预警体系逐步完善。
当前,上海市公共管理与现代服务标准化服务基地初步建成,基本完成了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平台初期建设,发挥了标准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正式启动,有力促进了上海贸易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标准优势扩大超级电容等优势产业输出,抢占国际技术和市场话语权。
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整体功能,服务发展需求,将质量技术基础作为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质量高地的重要基础保障。
坚持“大质量”工作理念,上海市整体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其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市级专项规划大幅减少的背景下,由质监部门牵头制定的《规划》成为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32项市级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形成了上海市质量技术基础整体布局,而且与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紧密衔接,系统布局了上海质量技术基础创新研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技术保障服务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
在实践中,《规划》指导和推动企业和相关检测机构协调推进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综合标准化示范、技术研究及检验平台等项目建设。比如,中国商飞公司在质量技术基础全要素、全链条上支撑了“大飞机”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上海检测中心、上海市质检院等积极打造了集聚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于一体的“一站式”质量技术基础服务。
上海还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改革创新。大力推动质量技术基础领域深化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在自贸区建设中,建立计量认证为基础的检验检测机构准入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计量认证结果采信、团体标准登记管理新机制等创新举措,推动形成企业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检验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上海国有、外资、民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化检验检测市场基本形成,民营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与2014年相比,2015年民营机构数量占比从32.3%增加到42.3%,收入占比从15.4%增加到26.7%。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市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为提升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打造质量高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