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天津市独流镇假调料事件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独流镇调料造假已有10多年历史。刚开始是一些造假窝点加工假冒名牌老醋对外出售,“造着造着越做越大,后来就开始做其他的假调料,并在当地慢慢形成聚集。”
独流镇造假形成规模效应,被称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这种情况除了说明造假者无视国家法律,胆大妄为,也说明当地政府监管不力,打假手软,甚至存在对造假售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假护假情况。长期受假货侵权之苦的十三香调味品集团公司维权部门负责人的一番话透露端倪:“我们掌握了可靠的造假线索就向公安机关报案,他们都很配合,可是从联系经侦部门办好相关文件手续到派出所出警,前后准备工作要花4个多小时,等我们到了造假窝点,早已人去货空。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当地公安部门开展打假行动效率怎么这么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几个小时是故意留给造假者,让他们有时间销赃灭证、溜之大吉。其实这并非只是怀疑,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此类案例太多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曝光过这样一件事:武汉劳保用品批发市场存在大量伪造假军服。国家7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突击检查,意外的是,一向生意红火的假军服批发摊位在检查组到来之前都关门歇业了。进一步调查才发现,原来是售假商户提前从“上边内部”获得了检查组要来的消息。
“上边”是哪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本该打假的人却纵假护假,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利。这个“利”既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中个别公职人员徇私渎职图的一己小利,也包括地方政府打着所谓“经济发展”旗号的“大利”。就危害而言,后者更为严重。比如某县制售假酒猖獗,但政府部门不仅不管,还千方百计保护,由之任之,越做越大,甚至成为了县里GDP的重要支撑。结果假酒在外地出了大事被查,引起高层关注,该县假酒产业链全部被端掉了。可这些假酒生产者并没有失业,而是都跑到邻县去了,邻县非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对其敞开欢迎的大门。
古人云:“弊之难去,其难在仰食于弊之人。”造假售假之弊难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基于畸形的政绩观,GDP至上,地方利益至上,对于能给地方带来税收的假冒伪劣现象不闻不问,甚至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帮助,而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则采取捂、堵、搪塞手段,阻挠打假治劣的正常开展。
所以,打假治假要见实效、收长效,除了完善法律打击非法为弊者之外,关键还要盯住“仰食于弊之人”,坚决打掉造假售假的保护伞。因此必须明确地方政府为产品质量监管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多发性、大批量假冒伪劣产品事件,或者发生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上级政府应立即启动对涉事当地政府追责程序,尤其要防止当地政府通过动用公共财政资金快速、高额赔款,或采取所谓正面宣传,转移事故责任追查的行为。与此同时,创设更广阔、更多元的监督平台,让公众监督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只有这样,假冒伪劣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