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朝军
最近,不少北京市民发现,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滴滴等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的概率,往往得加价。
事实上,临近春节,出行高峰到来,司机回家过年,这些确实导致出租车市场呈现出僧多粥少的窘迫,导致出行“约车难”难题,这样的情形在往年也发生过。但关键是,人们吐槽的不仅仅是这些出行难问题,而是其背后潜藏的问题:同样的出行难,为何一加价约车难题就能解决呢?这无疑与平台推出加价机制有关。很明显,在同样的情形下,如果不是强制派单,趋利思维和有选择载客必然会出现,出租车经营对象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规避平时“拒载”的指责而有选择地为加价客户服务。因而,对于网约出租而言,在解决人们出行更便捷、更及时等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形拒载”“选择派单”等“滴滴乱叫”的怪相,这才是最让乘客诟病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发生,根源就在于网络约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规制机制和监督机制。比如目前网约出租市场大多垄断在几家网络平台运营商手中,那么很明显,监督和管理必然限于举办方和组织方的自我状态,难免会出现忽略乘客权益只顾经济利益现象;又如目前网约出租作为新事物,仅仅是从技术上条件上不断完善实现了网络约车的及时和便捷,但在具体管理中,在派单责任管理和载客监管方面,却没有成熟的监督机制以及对出租车司机的约束机制,必然会出现“有选择领单”“隐性拒载”、“看单(有无加价)出车”等畸形现象。更关键的是,在网约出租行为中,顾客只有“约”的权力,但却没有监督叫车平台、“应约出租”的权力,对其也无法监督,无从监督,必然更会导致网约出租车市场乱象丛生,最终受损的还是乘客权益和城市交通市场秩序。
目前当务之急,必须从预防和干预网约出租的“滴滴乱叫”入手,加强规制机制建设。首先,是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网络平台进入出租车叫车市场,用竞争来打破网约出租的垄断并倒逼其管理规范、服务提质。其次,应由交通、城管、综治、司法等部门牵头,出台网约出租具体监督管理办法,对包括准入门槛、派单管理、约车信息有条件公开、顾客问责投诉、违规究责处置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监管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从源头上规范网约出租平台管理、出租车应约管理、违规处置究责、顾客权益保障等,让网约出租置身于可监管、能监管、职能部门和顾客可监督之下。更关键的是,应结合网约出租平台建设及完善对其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推出机制等,对于违反管理规定、出现“隐性拒载”“乱加价”等侵犯乘客权益等现象,一律从严追究责任,该退出的退出,该处罚的处罚,该禁止从业的禁止从业,这样也能有效遏制“网约出租”的“滴滴乱叫”之乱象。《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