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与老百姓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始终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国务院最近印发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两个重要“规划”,明确了我国“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在两大“规划”中,无一例外地提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地处罚、最严肃地问责,从而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的原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食药安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体现了我国食药安全在“十三五”时期仍将坚持“严”字当头。
毋庸置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食药安全整体形势一直是有所改善的,比如整个食药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更加严厉等等。但更不容否认的是,我国食药安全的整体形势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包括是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尚有差距、监管能力尚难适应需要等问题相当突出。影响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药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产品质量疗效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等。
要更好地解决食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就应当尊重食药安全的客观规律,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尤其是针对当前食药安全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和与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始终坚持和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地处罚、最严肃地问责”。
坚持最严谨的标准,就是要建立最严谨的食药安全标准体系。标准是质量的准绳,有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质量,对于食药安全来说,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带来高质量、更安全。事实上,纵观此次国务院颁布的两大“规划”,标准是高频次词语之一——出现了高达141次,可见食药安全中标准的重要性。其中在食品安全中,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食品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配套检验方法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加快制修订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发展更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覆盖国际食品法典及有关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法规的数据库,开展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比较研究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药品安全的规划中也提出了要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包括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标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提高药用辅料、药包材标准整体水平,扩大品种覆盖面,稳步提高民族药(材)标准;建立药品标准淘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这些具体的标准化举措,都很好地体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理念,重要的是要真正落地,真正发挥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作用。
违法成本偏低、执法不够严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我国食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出台的两大“规划”中,严格过程监管、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源头治理、严格规范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等一系列“严”格的措施,都是食药安全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严”字当头的发展理念。尽管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举措,重要的要将这些举措和措施真正严格地予以实施,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确保人民群众的食药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的放心、安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