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这两年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产品风生水起,但始料未及的是,还没搞出什么大名堂,很快就已遭遇发展困境。
市场研究公司Super Data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VR头显市场远低于预期,共卖出630万台产品,营收18亿美元。除了Gear VR销量不错外,其他如Oculus、HTC、索尼等VR巨头都经营惨淡。而当年移动游戏市场的总收入超过400亿美元。有评论者称,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面对依旧强势的智能移动设备平台,原本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VR设备最终只取得了不及前者5%的营收,这太让人“受伤害”了。
如果把眼光转向中国市场,看到另一种对比造成的伤害,人们可能会更加难过。
单纯从数据上看,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用一个“火”字形容:全球知名研究公司GfK通过在线市场监测数据发现,2016年中国零售市场VR硬件月平均销量达到38.2万台,全年销量近460万台。这个数字相当于前文提及那些知名国际品牌总销量的73%。然而,现实远不如这些数字那么好看。国际知名品牌VR产品虽然卖得不多,但它们单价并不低,平均达到285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而国产VR产品均价却只有20美元(约合人民币137元)左右。这说明国内VR产品大多低端廉价。
有人认为,国外高端产品价格太贵,难以铺开市场,这恰恰给了国内山寨VR产品发展空间。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缺乏对VR技术的认识,购买低价的VR头显无非出于对VR沉浸式体验的好奇。相比Oculus、HTC Vive、索尼等动辄几千元的高端头显设备,花费一两百元甚至几十元购买一次体验也并不算亏。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就是图个新鲜感,产品价格也不高,所以并不奢求太多技术上的东西,能看就行。”事实上,正是消费者的这种心态支撑起国内VR产品市场的“繁荣”。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售价200元以内的VR头显设备占比高达96.4%,其中售价低于50元的占比达到44.3%。
“能看就行”的VR产品,事实上根本就“不堪入目”。这些劣质的VR产品大都构造简单,基本上就是两片透镜加上一个塑料盒子,再系一条绑带即可。体验时与手机连接或直接插入手机播放VR内容就行了。这种东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VR产品,它们只能算是一个立体视频播放器,功能也仅限于将2D视频转化成3D效果。它们不仅外观粗陋,而且还有严重的信号延迟、视场角不达标以及沉浸感差等问题。不少消费者表示,在使用这些产品时还会产生恶心和晕眩感。
这正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大多数中国人所接触到的VR设备。在业内专家看来,廉价VR设备涌入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市场启蒙意义重大,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VR,但令人惋惜的是,90%的消费者第一次接触VR都是廉价产品带来的不太美好的体验。很多VR创业者因此担忧,消费者浅尝辄止,没有建立起对VR产品的长久兴趣和消费欲望,低劣产品正在严重透支VR市场的未来前景。
显然,VR市场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而且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GfK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国内手机VR产品均价为188元人民币,到2016年6月,其均价已经跌至91元人民币,降幅超过一半。而进入2017年之后,价格仍在走低。
业内人士称,整体上看,国内VR行业具有高生产力、低价、巨额资本及大量人群对新事物有高接受度等优势条件,虽然目前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但这是市场起步阶段的正常现象,相信经过一番洗牌,市场会回归理性,进入合理发展轨道。到那时,中国领先全球VR市场也并非不可能。而国内相关企业能否占据市场先机,就看其能否尽早抛弃赚快钱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