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行业提升、产业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时在讲话中强调,振兴制造业,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我国制造业的振兴之路,也充分体现了质量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
过去30多年,中国借助低成本劳动力的巨大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并随之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数量型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过程,不过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这样的发展模式、这样的追赶过程也遇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比如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规模扩张和数量扩张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还有就是比较优势转换导致的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使得外贸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升质量上来,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尤其是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明确要求“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到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充分说明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振兴和实体经济振兴的“关键词”,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密匙”,要想用质量的“钥匙”打开制造业振兴以及实体经济振兴,乃至中国经济转型的“锁扣”,就应当“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让质量成为国家战略。
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本身与质量的特性有关,也是质量提升自身的需要。尽管质量一词大家耳熟能详,但似乎深究的话又无法一语说清楚,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极其丰富,也因为质量与全社会密切相关,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产业,还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会涉及到质量,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服务者、消费者,也都与质量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质量创造者,同时也是质量的享有者,质量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质量提升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每个人都来“添砖加瓦”“发光发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首要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质量的理念和提高质量的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质量的理念,就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从国家层面让质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从行业和产业的层面让质量成为行业振兴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和个体的层面让质量成为企业的生命,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守护质量、提升质量,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
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更重要的是要让质量提升变成全社会实实在在的行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质量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无论是制造业振兴还是实体经济振兴,质量提升都是要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才会有所成效,这需要从企业层面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更多“百年老店”;从产业或行业的层面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去产能,不断提升实体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从而完成转型升级;从国家层面要完善质量政策和战略的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创造质量,引领整个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