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费列罗官方旗舰店购买了4箱“原装进口巧克力”,收货后发现是国内分装。针对网店的虚假宣传,该消费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投诉,继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市场监管部门经调查确认网店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对其作出罚款6万元的处罚。不久,法院也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退一赔三”。
这一案例透露的信息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消费者对自身权益变得敏感,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一是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迷信洋品牌,洋马甲再鲜亮,也要扒开里面看看真假。相比维权自觉,破除洋品牌迷信更显消费理性,也更具社会示范意义。
当然,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洋马甲信任度降低,是基于洋品牌近年来并不令人满意的市场表现。我们知道,很久以来,不少国人内心潜隐着很强的崇洋情结,而一些企业就抓住了这一点,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成洋品牌,然后刻意宣传自己的洋身份,惑众牟利。然而,类似欧典、达芬奇、法国合生元、美国施恩等这样的“假洋鬼子”多了,搞得人们对“真洋鬼子”也常怀戒备。
不过,洋品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假冒货泛滥让它们受到连累,形象受损,而是它们自己没有珍惜自家品牌名声,放松了要求,以致品质下降,服务缩水,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嫌弃。这从近些年进口产品屡被查出质量安全问题鲜明地呈示出来。比如,不久前,质检总局通报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2016年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情况,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23.2%。按商品进口国别划分,日本、韩国等国的进口商品数量相对较多,不合格商品检出率相对较高。而此前,夏普、戴森等外资品牌也曾登上有关部门和机构抽检的黑榜。业内人士指出,许多洋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渐衰落,其在中国的品牌和管理团队也处于散漫状态,大部分外资在经历水土不服后难以将不良影响消化并有效转型。
与洋品牌走下坡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国内自主品牌逐渐壮大,市场影响力日渐上升。人们看到,在许多市场领域,特别是家电、移动通讯、无人机等行业,现在许多本土品牌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们在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售后服务、品牌信誉等方面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越来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使得许多洋品牌产品的市场空间日渐逼仄。也就是说,在市场和消费者都变得日益成熟和理性的情况下,洋品牌在我国市场曾被人们赋予的那道光环,如今已日渐褪色,不再耀眼。
洋品牌走下神坛,是因为它们本不是神。既然是人,人品怎么样,自然就不能只看穿在身上的马甲亮不亮了。在这个问题上,许多消费者开始明白了,但一些企业单位却仍一叶障目,还在痴迷洋马甲。比如,一些企业或政府机构在招标生产设备或采购产品时,常在招标条款中规定部分设备或产品必须为国外品牌或为原装进口。而有的企业在进行宣传时,也喜欢打出“进口原料”“进口设备”“国外技术”等宣传语。这既是盲目崇外,也是对自己研发的不自信及对其他本土研发的歧视。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和尚所来之“外”不了解,距离产生神秘感,加之对“经”不懂,就会生出一种“会”的期待。当然,自己身边的和尚念得不好也是一个原因。把和尚换成品牌,这样的逻辑同样存在。时间久了,外来的和尚见得多了,会不会念经自然就看出来了,而洋品牌见多了,特别是它们的问题见多了,被拉下神坛也就不足为怪。这个时候还有人迷信洋品牌,被洋马甲所惑,那就是心理或智商有问题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