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承霖
近年来,商业模拟比赛开始从高等院校向高中校园延伸,让更多的中学生得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销售以及简单的产销模拟等环节,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一窥商业世界中瞬息万变的精彩。
在商业模拟比赛中,学生们以公司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身份,全程参与比赛各个环节——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参赛选手认为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质量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重要性。它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从产品到品牌,遵循的是质量不断提升的内在规律。
提高质量竞争力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他那段关于质量著名的话,就是“三个转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转变的前提是标准先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应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继续提高国家标准和向先进的国际标准学习,“对标对齐对路”大大提升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一是科学对标。首先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把过去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国内空白、国际上领先的一些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团体来制定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制定方式。加快标准的立项频次,缩短标准的立项周期。
二是国际对齐。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达到160项,同比增长了113%。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专家数已经接近5000名,同时中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首次突破了国际标准新增量的50%。再有,我们在很多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比如中国标准在高铁、网络通信、民用核电等高技术领域,还有家用电器、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优势提升我们的标准国际化水平。
三是改革对路。针对标准缺失滞后问题,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打破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使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用先进的标准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助力新经济的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