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传统工艺的生命线
□ 徐建华
我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剪纸、刺绣、年画、木雕、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窘境,为了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印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
《计划》的出台,无疑体现了国家对传统工艺的重视。毕竟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工业化大生产加快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但也有一些手工艺是工业化大生产无法完全替代的。刺绣、剪纸、编竹筐等手工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发现,会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制作手工艺要花费很长时间,无法提起年轻人的兴趣,遭遇了传承人危机;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水准还没有达到全民欣赏手工艺品、购买手工艺的高度。面对新的形势,国家专门就传统工艺振兴制定《计划》,是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寻求新的突破,此举必将廓清传统工艺延续的线条,让创新的力量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得以凝聚。由此可以说,传承传统工艺有助于推动中国“质”造。
传统工艺核心是工匠精神。传统工艺是一代代工匠传承下来的,这就决定了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的制造业文化,与弘扬工匠精神息息相关。正是看到了工匠精神对于传统工艺振兴的灵魂作用,国家出台的《计划》中也专门将“坚守工匠精神”作为了我国传统工艺振兴的基本原则之一,提出要“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加强品牌建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体现了传统工艺的文化传承和技艺继承的特点,更赋予了质量第一的时代意识,让传统工艺在新的时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振兴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要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在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使之始终散发出时代的魅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质量是传统工艺的生命线,如果自身质量不行,传统工艺再怎么扶持也只是“扶不起的阿斗”,有可能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因此在新时期振兴传统工艺,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振兴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最为重要就是人才建设,要培养传统工艺大师,让更多的传统工艺从业者成为大国工匠,只有工艺大师、大国工匠越来越多了,才能更好地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与振兴,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打造享誉市场的传统工艺品牌。工匠精神的载体是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又致力于工匠精神,传统工艺因工匠人才而彰显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技工荒日益突出的今天,只有用传统理念培育创新人才,赋予传统工艺以不断创新,才会让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业焕发生机,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