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国务院在两年前专门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推进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改革。
当前,按照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整体部署,整个标准化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为确保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又专门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将今明两年的标准化改革重点工作细化成12个大的方面,并明确了每一项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这样细致的部署安排,无疑对推进整个标准化改革工作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也便于整个改革工作的推进落实。
在去年北京举行的第39届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给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由此可见,标准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抓好标准化工作是更好地发挥标准作用的重要抓手与必然要求。因此,落实好标准化改革工作,更好地发挥标准在推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务院对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部署中,整个改革工作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今年进入第二个阶段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要把第二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就应当按照刚刚出炉的重点任务分工安排,高标准推进落实好标准化改革工作。
标准化改革工作要高标准推进落实,首要的就是要落实好《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部署安排,该任务分工是按照整个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符合第二阶段目标任务的安排,既然具体任务已经分解到了具体的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就应当按照任务分工的要求,抓好落实。只有各项具体任务分工落实了,整个改革工作才能稳步推进,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最终实现整个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标准化改革工作要高标准推进落实,还应当做好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和准绳,也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之一,具有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特点。相应的,标准化工作也与社会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因此标准化改革工作也需要众多部门参与其中。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要落实好重点任务分工,完成最终的标准化工作改革目标,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既各司其职落实好本部门的任务分工,又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下好标准化工作改革这盘“棋”,为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服务,为提升中国标准的水平服务。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并发表致辞时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困难和挑战,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质量。这就需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的发展需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标准化工作的提升需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成标准化改革工作,就必须高标准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聚焦关键、突出重点,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