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成都某水果批发市场,一些摊位整件售卖的水果包装箱里都塞着重量不等的纸张。这些纸并非常见的水果外包装纸,其中纸张塞得最多的要数芒果箱,整箱重12.5千克,光塞进的纸重就达4.5千克,有的箱子里的纸甚至超过6千克。真可谓“一箱芒果半箱纸”。
对此,摊贩解释称,芒果比较娇嫩,为了防止在运输中造成损伤,商户一般都会在箱子里放些纸。这些纸增加的重量叫“皮重”,但放多少却并没有规定,也没人管。于是一些人就开始多放,渐渐地,大家都这么干,就成了潜规则。现在批发商们基本都不赚差价,差不多全靠“皮重”盈利了。
其实,靠“皮重”盈利的事,不止水果商贩们干,海鲜商贩们也这么干。近些年不断有报道,许多地方的海鲜市场一直存在用加厚塑料袋装鱼虾、用加粗橡皮筋捆螃蟹的现象,塑料袋、皮筋的“皮重”之重,不亚于芒果箱里的纸。海鲜商贩的解释与芒果商贩如出一辙:最初商贩们为了怕鱼鳍虾腿戳破塑料袋而使用加厚袋子,怕螃蟹乱跑或夹伤人而用橡皮筋将蟹钳捆住,可后来袋子越来越厚、橡皮筋越来越粗,以至于商贩干脆就靠“皮重”赚钱,这也成了一种行规。
这样的行规当然不是什么好行规,消费者吃了它的暗亏不说,长此以往,整个行业也会因之而受失信之疑,行业发展定会受到重创。令人痛心的是,当下的社会语境,各种行规正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正常”,而原本正常的市场诚信品格倒变得日益稀缺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信用缺失这种现状的呢?有分析认为,这主要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远不够成熟,契约精神和相应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市场主体受利益驱动,追逐利益最大化之外并无其他商业信念和操守遵循,大家都唯利是图。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市场主体逐渐发现,讲诚信只能增加自己的成本而不会为自己带来收益,同时不讲诚信者却既节省了成本又没有受到市场监管者的有效监督和惩罚,那么谁还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去讲究诚信呢?物竞天择,那些最初讲究诚信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同流合污,要么退出市场。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这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而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将达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数量级。据统计,中国市场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00多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由于诚信缺失,制假贩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从长远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怎么办?靠市场主体自觉,希望它们良心发现进行自我道德约束,显然是不行的。前文“一箱芒果半箱纸”的分析,事实上已经提示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皮重”之所以越来越重,是因为“没有规定,也没人管”。因此,要治理不诚信现象,清除各种潜规则,就必须立规矩,有人管。这就要求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博弈规则,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要建立稳定的连续的交易关系;要有公开、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交换制度等;要有严格的产品责任和惩罚机制,市场主体的明示和默示担保(承诺)都必须承担责任。当然,这套诚信制度背后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只有磨利法律之剑,并让其高悬于市场主体头顶,充分显示其威慑作用,才能让它们老实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