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监管清单 促进责任落实
北京市质监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初见成效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从2016年6月第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到今年4月,北京市质监系统自动派出执法人员12700余人次,开展双随机抽查6369次,检查结果全部在市区两级质监政府网站公示,发现注册基础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1800家,发现问题企业110家,立案查处34家。中国质量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该局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多项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为找到一种符合质监部门事权多、人员少、专业门类多、技术性强特点的‘双随机’工作模式,北京市质监局从部分事项到全部事项、从等概率抽查到基于风险和信用权重的抽查,从专业执法到综合执法,做了多种设计和尝试,经过9个月的试点摸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具有质监特色的工作方法,就是基于风险和信用的综合执法抽查。”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一单两库一细则”的建设要求,建立了完整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清单,完善了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构建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职权清单编码库管理系统和随机抽查操作系统,制发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推广随机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的实施细则》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随机抽查工作系统参数设置规则》等文件。2016年底该局12项检查职权全部纳入“双随机”,提前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的管理目标。
据介绍,北京市质监局建立的基于风险和信用的综合执法抽查工作方式通过风险和信用管理,突出监管重点,不仅提高了监管能力,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信息化监管系统由‘孤岛化、碎片化’向‘开放式、大数据’转变,确保监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助于开发“双随机”抽查系统,该局通过信息技术,以检查对象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整合质监业务数据,建立统一的检查对象库,全面归集每个企业涉及质监业务的产品、器具、设备等数据和标准、许可、认证、处罚等信息,形成清晰的“一企一册”监管清单,方便基层执法人员工作。同时,为强化“企业是质量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北京市质监局计划下一步将“一企一册”监管清单向经营者普及,加强法律宣传,帮助他们全面厘清依法管理的事项,促进他们落实主体责任。
目前,北京市质监局专门开发了一个“双随机”监管信息平台,已将全市3万余家企业和全市区县质监部门的近700名执法人员信息纳入信息平台并实时动态更新。该平台以检查对象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整合质监部门产品质量监督、计量监督、认证监督、标准化监督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5大业务系统,形成了统一的检查对象库,每个企业涉及质监的业务的产品种类和标准、器具设备的周期检定检验情况、许可信息、奖惩情况等在系统界面上一目了然,形成了监管权力清单,极大地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
同时,该工作方式实现了监管方式由专业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又节省监管资源。北京市质监局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各区局、分局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打破科室和专业界限,将所有执法人员纳入同一执法人员库,每次执法活动只需随机派出两名执法人员,按照执法操作指南实施综合检查,实现“一次查、全面核”。同时,对涉及技术要求较高的执法检查,协调技术专家现场进行符合性评估、验证,为现场检查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该工作方法还能实现监管对象由等概率抽取向风险和信用加权转变,提高监管的针对性;监管领域由重点权责清单为主向落实全部权责清单转变,防范监管真空;监管内容由复杂、繁琐向简明、标准转变,提高监管效能。在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中,北京市质监局借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将风险和信用理念引入检查工作。一方面按照行业特点,根据企业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器具或设备特性的不同,利用风险监测评估结果,将检查对象划分为高、中、低3类风险;按照企业信用不同,根据大数据系统反映出企业诚信记录,将检查对象划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另一方面按照高风险、低信用检查对象加强监管,低风险、高信用检查对象鼓励自律的原则,建立随机抽查风险和信用体系,设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权重,并通过系统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弥补了等概率抽查针对性不足的弊端,使监管工作更科学。
北京市质监局将权力清单中行政检查职权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范围,将权力清单中行政处罚职权与行政检查职权一一对应,建立权力清单编码管理系统,编制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操作指南》,以全面、标准、简明为遵循,明确检查要求、检查程序、检查手段、检查内容等,实现了监管“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
下一步,北京市质监局将专项工作原则上也纳入“双随机”抽查方式之中,加强获得行政许可、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热点、人身健康、环境保护产品企业的监管,提高覆盖率的同时又保证针对性,让检查更高效实用。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