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地标新动能
——湖南省怀化市质监局大力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助力百姓脱贫致富
□ 谢景福 本报记者 王融国
当不少人提早结束工作,盘算着把国庆、中秋长假尽可能延长,当不少人休完长假仍久久沉浸在回家的氛围里的时候,来看看这份日程表:
9月30日上午11:30,到中方桐木、麻阳新晃山抽取“碣滩茶”整合样品;
10月10日,到会同、通道抽取“碣滩茶”整合样品;
10月13日,前往洪江区指导“雪峰乌骨鸡”进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相关工作;
10月23日,深入中方县袁家乡等“雪峰山鱼腥草”种植基地了解标准化种植情况;
10月24日,局长张绍平带队赴芷江指导“芷江甜茶”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同时,另一路工作人员前往湖南省质监局,修改3个地标产品的申报材料,并送检样品;
10月24、25日,前往溆浦、会同地标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这是湖南省怀化市质监局近1个月来围绕地标产品所做的工作。
怀化地处武陵山片区,存在着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的不足;但也拥有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优势和传统。近年来,怀化市质监局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有效实施。在怀化,地理标志产品全部源自农业、植根农村,惠及农民,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在新晃,通过“地标产品+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了一大批特色企业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15年,新晃小肥牛公司与该县8个镇13村的640户农户签订了生态养殖协议,购买并发放新晃黄牛架子牛600多头,给农户增加经济收入536960元;新晃巨能龙脑有限公司利用扶贫对象户荒山闲地种植龙脑樟2.5万亩(约1666公顷),每亩为农户年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可达20万元。目前,该县有1.3万户农户参与到这种模式中,拉长了地标产品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
沅陵县通过碣滩茶申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种茶面积扩大到现在的1万公顷,茶叶生产企业120多家,年产茶叶8000吨,产品远销香港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年综合产值10亿元,以此为契机,该县通过举办茶叶节等活动,带动了旅游、活跃了农家乐、助推了精准扶贫。
“我们力争在2020年消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空白县。这是全市质监部门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举措,也是全市质监系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一个具体行动。”怀化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绍平介绍说。
受益的还有中方县。2013年,该县“湘珍珠”刺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价格从以前的2元/公斤涨到6元/公斤,而因刺葡萄文化旅游而闻名的“中国南方葡萄沟”也成了3A级旅游景区。如今,仅在葡萄沟桐木镇,种植户就达1.1万户,种植面积3200多公顷,户均收入近4万元。现任怀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霞在时任中方县委书记时,就曾规划:“逐步将中方的文化旅游产业和刺葡萄产业结合起来,将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把中方刺葡萄产业发展成富民产业”。
暂时还没有地标产品的洪江区也在积极行动。同治十三年就有记载的“雪峰乌骨鸡”因品种纯、蛋期长、成长快、药补强的特点,一时重金难求。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十几年的合作,“雪峰乌骨鸡”逐步拥有了标准化生产、不施抗菌素、效益高、可复制的优势,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而其几乎无成本养殖的生产特点,可以使一批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前景可期。
截至2016年底,怀化市已有“碣滩茶”“黔阳冰糖橙”“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湘珍珠葡萄”“芷江鸭”“溆浦鹅”“五强溪鱼”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家龙头企业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它们的脱颖而出带动了怀化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众多农民家庭因此受益脱贫。
目前,怀化市质监局正组织该市洪江区、麻阳县、通道县、怀化高新区申报“雪峰乌骨鸡”“麻阳黄桃”“通道侗锦”“雪峰天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化市政府也已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整合该市的碣滩茶品牌,扩大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着力打造自己的区域公共农产品知名品牌。怀化市质监局也将继续培育、挖掘、保护、开发怀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助力怀化的精准扶贫工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