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5G领跑先要夯实质量标准基础

2017-12-12 11:20:37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徐建华

“2秒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这种看上去更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桥段正在逐渐“照进现实”,原因是大家较为关心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真的要来了。尽管有关5G的话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有关5G的话题似乎一下子成为了2017年年末最为热门的话题和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先是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宣布,5G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随着兰州5G基站启动,中国电信已在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等6个城市全部开通5G试点。紧接着另一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也传来了最新的5G消息,在美国举行的3GPP SA2第124次会议上,5G标准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面向独立组网(SA)的5G系统架构和流程标准制订完成,标志着全面实现5G目标的新架构确定,而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领导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贡献的文稿数占整个项目文稿数的半壁江山。

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工信部随后表示,目前5G技术研发试验第3阶段工作已经启动,重点是面向商用前的产品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预计明年6月有望出台5G商用或接近商用产品,这意味着2018年5G就有可能真的要来了。另外,在乌镇举行的第4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除了AI(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之外,5G的话题也是热门,比如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就在乌镇宣布,华为2018年推出面向规模商用的全套5G网络设备解决方案,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以及支持5G的智能手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口愈来愈多,其中5G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的点。与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所不同的是,5G并非新的独立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对包括WiFi在内的现有的独立技术的演进以及增补无线接入技术集成之后的解决方案的总称。

从某种程度上看,5G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网络融合,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提供安全、高速以及自由兼而有之的通道。为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相比4G,新一代5G网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软件化、服务化、模块化等一系列新设计,使得5G网络更加面向未来、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成为担负“5G改变社会”重任的基础。

由此可见,5G的重要意义以及其所潜藏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故而全球范围内都在紧锣密鼓地对5G进行研发和布局——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和移动运营商共商5G网络的建设发展事项,希望在2020年使5G标准问世;英国伦敦金融城政府与两个运营商签署了无线网络的合同,并投入了巨大金额为伦敦5G网络的发展打基础;韩国第3大集团SK在包括首尔在内的85个地区部署PON(5G无源光网络)技术,以拓宽5G发展的道路。

在全球如火如荼地深耕5G的形势下,中国也没有放松。值得注意的是,3G跟跑、4G并跑的中国,此次并未落于人后,甚至还呈现出“领跑”的态势。尽管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历经3G、4G时代的发展与考验之后早已茁壮成长,但对于全新的5G时代,要想真正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华丽转身,首要的就是要夯实整个产业的基础,尤其是质量标准方面的基础。

5G想要领跑,首先要夯实标准方面的基础,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在通信行业,一直有“得标准者得天下”的说法,比如30年之前,高通将军用的CDMA转为民用,其IS-95成为可与欧洲GSM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2G时代。而从3G时代开始制定自己的国际标准——TD-SCDMA,也直接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格局,才造就了今天整个产业的崛起。同样地,5G是在4G基础上,把人的连接拓展为物的连接。连接的前提是标准的统一。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领军企业都在争取标准制定的主动权。我国要想“领跑”5G时代,首先就需要“领跑”标准,发挥产业、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与力量,力争实现最大的突破。

5G想要领跑,还要夯实产业方面的质量基础,用高质量产品打造高质量网络。我们知道,5G意味着网络速度和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实现高质量的网络离不开高质量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5G对产品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每一代信息技术都将产生巨大的红利,带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5G同样如此。目前,我国有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企业在5G方面颇有建树的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也有中国移动这样的世界顶尖运营商,这些都对我国5G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需要我国完善整个5G产业链,实现从上游到下游和终端的整个产业的质量提升,从而更好地迎接5G时代的到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