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区域提质升级
虹口质量以人为本
□ 方 刚 本报记者 霍一夫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以来,上海市虹口区坚持以质量强区工作为载体,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区域提质升级,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抓提升、抓创新、抓突破,质量工作以人为本亮点凸显。
科技创新促进区域提质升级
建设“绿色技术银行”,打造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创新示范区。虹口区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已集聚了包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在内的20余家节能环保核心功能机构;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绿色技术产业园区,全力打造环同济环保产业集群,目前已建成世界自然基金会、大学生环保科创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同时,依托绿色技术银行打造“一圈一街一园”的总体规划功能布局也已初步启动。一圈:环同济经济圈。围绕同济大学,建立各类绿色技术研究中心、世界级水平的实验室等,建成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种子中心,以鼓励、支持、孵化绿色技术企业为目标,通过几年努力,力争达到700亿元的产值规模;一街:中山北二路绿色技术创新大街。全长约1公里的大街沿线将建设绿色技术双创园区——绿色低碳示范区与实践区、打造绿色基础产业基地,包括企业服务中心、产品成果展示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各类技术交易中介和技术评估机构,形成绿色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园: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园。产业园内已有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所等科技创新服务功能性机构,将为绿色技术在“一园”得到技术成果市场化价值的转化提供支撑。
按照推进新型无线城区建设深化公共服务的战略部署,虹口区全力打造“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将聚焦网络、存储及计算,全面建成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并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在普适连接、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等方面先行先试,全力打造新连接、创造新数据、提供新服务,成为“物联、数联、智联”的新地标。第一,建设完善五大网络体系,聚焦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实现应连尽连,推动北外滩地区成为普适连接的先行者。第二,建设布局数联功能性设施,聚焦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加强项目示范引导,推动北外滩地区成为数据服务的创新者。同步推动“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模式在全区的复制和推广。第三,到2020年,建设布局包括GPU计算中心等在内的智联功能性设施,聚焦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的导入,创新面向人工智能的新算法,推动北外滩地区成为智能服务的引领者。
积极打造“国际创新港”项目,通过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为虹口区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与上海市其他六大科技创新承载区和临港主体承载区形成错位竞争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国际创新港”将与国家绿色技术银行总部、上海国际产业人才港、北外滩金融港等虹口现有规划做好衔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国际创新港”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将虹口打造成为国际化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科创资源要素的汇聚地、对接地和发散地,成为国际化、旗舰式、功能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登陆中国的桥头堡,构建国内国际技术转移的高地,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区域食品安全
虹口区围绕创建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积极开展监管方式的创新,研发完善的食品安全O2O中心,以“智慧食安”互联网平台为主导,在上海市率先建立食品安全“明厨亮灶”及远程监控系统。在全市首创食品安全监管的“互联网+”模式,在食品经营单位现场实现监管信息、厨房场所、证照资质、人员健康、原料溯源、检测结果、操作加工、废弃物处理“八个透明”,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明厨亮灶”的视频设备观看餐厅后厨加工操作情况,监管部门实现实时在线监管,依托中心O2O平台链接监管部门、经营企业、消费者互动APP,通过“人防+技防”达到远程监控和社会共治食品安全。目前该创新监管模式在全市各区已复制推广,基本覆盖全市大中型餐饮企业。
以人为本打造民生服务质量标杆
虹口区是上海市人居密度最高的城区,也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35.5%。2017年,虹口区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区。虹口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立足点,结合区域实际,立足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社区养老、公共医疗等服务质量,打造民生服务质量标杆。
为有效评价虹口区政府在“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两大方面的工作质量,进一步全面改进和提升虹口区的民生服务工作质量,虹口区委托上海市质标院等第三方权威机构,在全市率先分别对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开展服务质量指数测评和研究。
在社区服务质量测评活动中,以虹口区社区服务为测评对象,通过建立包括内外部支撑质量在内的能力指数以及市民感知质量在内的感知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社区服务质量指数,开展虹口区社区服务质量指数测算,实现对社区服务质量的客观评价,对比发现市民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通过支撑质量分析评价,查找和发现行业服务质量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找需要提升的领域,夯实社区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目的在于通过社区服务质量指数的建立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全区域民生服务水平。经测评,虹口社区服务质量指数为88.46,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说明虹口具备良好的支撑社区服务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旅游设施、管理水平等客观能力,能够对居民感知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此项社区服务质量指数测评工作已在全市各区复制推广。
2017年9月,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针对区内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及老年公寓等,就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在全市率先对本区养老服务质量开展调查和综合评价。通过调查市民对虹口区养老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了解公众关心的养老服务与市民期望的差距以及目前在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持续改进和提升虹口区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的CSI测评模型方法测评,“虹口区养老服务质量”2017年的服务对象满意指数(CSI)为:84.31。在测评中,居民群众对于虹口区养老服务质量给出了较高评价。针对“更优服务、更优质量”的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目标,虹口区民政局和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对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分别从标准、制度、监督、考核、激励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养老服务标准化等相关工作。
“社区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质量”两大范畴的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虹口区广大居民群众,对区政府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基本上是满意的。虹口区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区情实际,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打造民生服务质量标杆,努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养老服务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质量获得感,虹口创新推出一系列社区服务新举措,区委区政府着眼将管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一线延伸,以市民驿站为载体,促进社区服务提质升级,决定在全区8个街道建设市民驿站,以此为载体做实做优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级。针对各街道地域不同、人口结构不同、社区公共设施基础不同的情况,将规划的主动权交由街道,由各街道通过社区代表会议、居民会议等民主协商的方式问需于民,确立布点建设数和建设位置,并在布点上充分考虑社区居民享受就近、便捷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明确服务功能,将市民驿站的服务功能定位在提供助餐、助残、助幼、为老、体育、卫生、文化休闲和日间照护等社区居民需求较集中的社区公共服务上,充分满足各层次、各年龄段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建立服务标准,出台了《虹口区市民驿站建设标准》,使市民驿站建设更符合社区发展实际、更贴近社区群众的需求。丰富服务资源,将“爱照护”、“福寿康”等一批具有良好公信力的社会组织引入市民驿站,夯实了市民驿站的服务资源。强化服务管理,通过契约化管理,构建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确保市民驿站服务资源、服务质量让群众满意。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有16个市民驿站正式运营,其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问题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平台,如嘉兴路街道第一市民驿站,做实15分钟管理服务圈,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助餐、助老、助医、助幼、助乐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江湾镇街道第五市民驿站对接社区老人需求,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了具有“医养结合”特色的日间照料、医学讲座和专业康复训练等品牌服务项目,得到了社区老人的好评。
质量工作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是体现城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虹口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要求,在质检总局的关心支持下,在上海市质监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质量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质量水平,为实现虹口“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