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安全使命 打造特检铁军
□ 林树青
在中国,有一些设备被称为“特种设备”,有一部法律叫作《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大类设备的统称。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它们不是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下运行,就是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1955年我国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历经60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安全监察和技术检验两支队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作为中国特种设备检验事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支特检铁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既是一面旗帜,又是一种力量,铸就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钢铁长城。
这支铁军有攻坚克难的锐气
1979年10月,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特检院。近40年来,我们始终以保安全、促发展为己任,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制定法规标准,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瞄准高参数、高风险特种设备,着力解决国家重大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技术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为保障安全、服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通过大量复杂的弹性与弹塑性计算、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和实验测试,确定了工程评定方法,通过评定,解决了40万台锅炉压力容器“带病”运行的难题,既保障了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近80%的工业管道存在超标缺陷。我们迎难而上,研究工业管道危险源评定、缺陷检测、安全评定和不停车检测方法,城市燃气埋地管道不开挖外检测、外腐蚀评价及泄漏检测方法,腐蚀环境下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方法,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带领下,指导千家检验机构、万余家工业企业开展15万公里管道普查,为我国工业管道安全管理走向正轨作出重大贡献。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特种设备风险评估问题和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瓶颈问题,建立了关键承压类特种设备特定工况下安全评定和寿命预测技术体系,形成系列标准,将可接受风险的概念引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技术检验工作中,并在全行业推广。同时,将风险的安全管控评估节点向前拓展至设计、制造阶段,强化了特种设备的本质安全。
——进入“十三五”,我们瞄准重点方向开展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并在公共安全和国家质量基础领域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2项、参与研究7项。
建院以来,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0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大多通过法规标准、工程应用等,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技术生产力。
这支铁军有责任担当的勇气
中国特检院始终秉持独立公正、科学严谨的方针,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切实履行公益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彰显了国家技术保障力量。
受总局委托,我们先后组织制修订安全技术规范99项,明确8大类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组织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50余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我们通过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法规标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幅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特种设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科学研究与法规标准良性互动,我们在特种设备领域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完全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设计制造领域,我们在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配套标准过程中,应用科研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将连续使用37年的冗余许用强度系数从3.0调整为2.7,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制造用钢材500万吨;在风险评价领域,我们将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等系列标准,并在200多家企业700多套装置上应用。
这支铁军有敢为人先的豪气
我们经常把自己形象地比作给特种设备“看病”的“医院”。我们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和检验人员就是“主治医师”,我们的“对象”就是特种设备。
中国特检院作为特检战线的排头兵,作为特种设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医院”,肩负的责任更大。建院以来,我们从首次开展出口无缝钢瓶、全国最大的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等检验开始,到研发国家重大装备和装置中的超临界以上大型电站锅炉、石化成套装置、长输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高技术含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把一个又一个“新发病例”变成了可治愈、可复制的“临床典型病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率先研发并应用了声发射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缺陷检测、埋地管道不开挖检测等一系列先进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丰富和优化特种设备“望、闻、问、切”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真正做到“悬壶济世医设备、妙手回春解难题”。
近10年来,我们累计在全国范围内检验设备超过25万台套、管道11万公里,发现重大缺陷6万余处,严把在用设备安全关;我们还组织对40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开展技术评审,严把进口特种设备安全关。
这支铁军有甘于奉献的正气
我们始终把党建作为一切业务工作的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特检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往往不为外人所知,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年出差平均超过200天。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勇挑重担,一大批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博士硕士投身一线。
2009年年底,受原质检总局特设局委派,我们组织管道部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小组,对国家某重点工程管道实施安全质量查验。3天时间,他们连续驱车4000余公里,奔赴甘肃武威、宁夏中卫等地现场检测。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野外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发现并消除多处重大缺陷,确保了国家重大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特检院全体干部职工传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先后荣获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等奖励40余项,并于201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特检铁军以勇气铭刻使命、以奉献谱写华章!我们将一如既往,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作者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院长)
立足长度计量 躬耕中原沃土
□ 黄玉珠
我叫黄玉珠,来自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1990年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几何量计量与测试专业,一直在研究院长度和光学计量研究所工作。我从一名基层的检定员逐步成长为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回顾28年的工作经历,我非常庆幸选择了长度专业,庆幸进入了长度所工作,庆幸和长度坚守了28年。下面我向大家重点汇报4方面的工作体会。
人生的长度在于富于尝试肯于钻研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8年前我23岁,怀着“挑战精密测试技术高峰”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计量生涯。凭借大学时期的专业知识,我很快地熟悉了工作流程。有这么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天,所长问我:“小黄,量块标准该扩限升级了,你提个方案我看一下。”升级?扩限?用什么设备?如何写方案?这真是个不小的问题。我一下子愣住了,但想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我定下神来,开始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调研我国技术发展动向,了解客户技术需求。
一个月后,我长度人生的第一份技术报告交到所长手里。看到所长脸上的微笑,我心头一阵欢喜,感觉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那时起,我越来越专注于这份工作。
工作起来,我常常在实验室一坐就是一整天,母亲总是对我说:“大妞,你别一直在不透风的屋里待着,对身体不好。”母亲的关怀,使我备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为计量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不到一年时间,我不仅扩大了量块检测范围,还在量块多项建标工作中表现突出。
1994年,所里让我独立负责量块项目,业务量逐年递增。后来,我又参与了万能量具、线纹、量仪等多个项目的检定校准工作。
勇于尝试,不断钻研,是我作为长度计量人的本心,也是一名基层科研人员的初心。正是坚守这个初心,从2004年负责长度所以来,我十分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积极向先进发达地区学习,使河南长度检测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建立了“坐标测量机校准装置”“光照度标准装置”等多个省级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多个次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目前,长度所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1项,其中,高级16项、次级25项;通过CNAS认可的校准项目达120余项,覆盖了河南省境内常见的长度和光学计量仪器。
能力的长度在于矢志创新勇于超越
2004年我接手长度所时,所里由于长期经费投入不足,业务量偏低,高新检测技术能力非常欠缺,与先进地区相比,河南长度计量工作一直处于落后态势。第一次年终总结,长度所和其他专业所在业务拓展、检测能力、科研项目上的差距让我坐立不安。
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我还偷偷地流过眼泪。为了改变现状,加快项目进度,我甚至连做梦都在想该怎么办。两年时间里,我带着团队走访了十多家省级检测机构,学习先进经验。我还诚挚邀请已退休的老所长来所里负责相关的检测项目,组织大家对长度所的在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我们不懈努力,螺纹、坐标机和数控机床、粗糙度和轮廓度等多个项目的检校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照度和紫外辐照度计量标准的建立填补了全省多年无法量传的空白;我们独立自主设计建设完成了“三坐标恒温实验室”,它的正常运行代表了该项目的行业最高水平。
这些年,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获得省局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承担的国家公益科研专项,实现了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的在线检测,在准分子激光治疗机检定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参与的省级科研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起草标准规范,深入企业,摸清标准的实际运用环境,做到规范准确,参与起草两项国家标准;主持起草行业标准5项、河南省地方标准5项;主持起草国家级检定规程/规范4个、河南省地方规程/规范10余个。这些计量技术规范,已在相应领域内广泛应用,展现了河南计量人的技术水平,为河南省长度计量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持续提升注入了新动力。我想,我的长度计量事业已实现跨越发展。
服务的长度在于心系使命开拓进取
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我知道,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这些年,我始终围绕服务全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拓展长度计量工作。
一方面,我们完成的全站仪和GPS基线场,解决了光电测距仪、全站仪、GPS接收机这些仪器在河南省内的量值传递问题。建立的三维测量校准实验室,提升了我院三维空间校准能力和准确度,为河南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为省内企业搭建了一个高精度的计量检测服务平台,并逐步成为中原地区长度计量检测人员的高端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我们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开展光学项目检测,推动半导体(LED)照明产业发展。2012年底开始筹建河南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质检中心。经过一年时间,我们以91.1的高分通过专家组验收,为河南省半导体(LED)企业提供了科研技术交流的平台,对河南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结合河南产业聚集发展,探索出“适时建立监督检验中心,拓展长度计量服务范围”的新路子,主动联合相关企业建立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的检测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使洛阳轴承品牌享誉国内外,成为行业内的明星。
传承的长度在于赓续血脉育人铸魂
我永远记得老所长对我说过的那句话:“河南大地,长度计量需求很大,缺口很多,科技服务没有尽头,要带好这支队伍,继续努力,这根接力棒,就交给你了。”
现在,我们所共有12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3%。我非常注重鼓励年轻人学习,一直坚持周课制度,每个成员轮流讲课,大家共同学习提高。白天培训学习,下班后再加班加点完成检校任务,虽然非常辛苦,但大家个个热情高涨,逐渐形成一支有活力、高学历、技术精湛的年轻骨干队伍。去年9月,我们邀请软件培训专家兰太生教授讲课,兰教授说,我们这支队伍是最肯钻研的。我听后深深为这群年轻计量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拿稳这根接力棒。
这些年来,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的获得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提醒我在计量科研上要永不止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长度计量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心测量脚下的每一寸长度,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角度,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为计量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服务质量强国不懈努力。
(作者为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所长)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