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中国(贵州)酒博会暨2018贵洽会在贵阳启幕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绘就发展靓丽名片
本报讯 (刘珍意 记者刘 艳)9月9日,第8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8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和贵洽会)在贵阳市开幕。
本次会议以“荟萃全球佳酿,促进投资贸易”为主题,旨在大力发展酒等体现贵州名片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以名优白酒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贵州酒博会是全球酒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国迄今唯一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酒类博览会,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展会品牌得到深度认同。2016年8月15日,获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今年的酒博会与贵洽会同期举办,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产业项目合作更加突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嘉宾共2.8万多人参会。
近年来,贵州成为全国白酒行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拥有茅台、董酒、鸭溪、赖永初等中华老字号,茅台品牌价值跃居全球烈酒品牌首位。2017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增长40.4%,规模以上酒制造业利润总额422亿元,位列中国第一。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美酒已成为贵州呈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贵州酒博会是全球酒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有力推动了贵州酒产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极大地助推贵州酒走向世界,有力提升了贵州的开放水平。借助该平台,贵州省促进酒流通、推进酒招商,累计签订酒类贸易合同1.5万个,贸易总额4880亿元,有效打造了贵州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贵州与境外的经贸文化交往,酒博会和贵洽会以吸引投资为抓手,国内国际并重,市场链接共享,搭建开放平台,优化开放政策,聚焦开放产业,将实现面向重点区域开展经贸务实合作走出去对接洽谈活动1000次以上,总发布招商推介项目1000个以上,签约投资贸易项目金额1000亿元以上,引进落地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1000个以上的工作目标。酒博会和贵洽会设展馆(展区)8个,展览总面积达7.2万m2,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展馆(展区)分为国际名酒馆、中国名酒馆、境外酒类综合馆、省市区精品馆、酱香核心产区馆、涉酒全产业链馆、“酒+”馆以及啤酒展区和美酒嘉年华活动区等。
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致辞时表示,酒博会一定能成为“代表贵州、承载中国、飘香世界”的名片,真正实现让世界美酒走进中国,让中国美酒飘香世界,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中国酒业和地方投资贸易更好更快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酒博会是贵州省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平台,也是面向世界的大型国际专业展会,更是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酒业和经贸投资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酒类行业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加强与全球酒类行业的开放合作,整合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助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酒博会与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整合资源力量合并举办,展会的质量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展会的功能作用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贵州省开展了2018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和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正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选商引产,酒博会和贵洽会为贵州对外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印度驻华大使班浩然在开幕式上表示,印度是贵州经济增长的合作伙伴。贵州是中国大数据的新兴中心。利用这些互补性,印中信息走廊已于今年5月在贵阳正式启动。印度和贵州在旅游、贸易和技术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贵州和印度的合作成为双赢。”班浩然说。
湖北省担任酒博会和贵洽会主宾省。湖北省副省长童道驰说,贵州、湖北两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湖北两省利用酒博会和贵洽会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两省经贸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推动两省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保芳谈到,中国白酒业要走向世界,不仅需要培养出色的工匠群体、一流的管理营销团队,更要总结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治理与品牌传播的方法论。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白酒产业的巨大变化,是中国白酒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据了解,开幕式当天,大会就达成签约项目293个,项目总额1494.71亿元。有37个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额430亿元。其中投资类项目30个,项目总额412.61亿元;涉酒贸易类项目7个,项目总额17.39亿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