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质量意识落地生根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高级工程师王世琴
两会·市场监管人
□ 本报记者 何 可
3月6日晚,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驻地见到王世琴的时候,她正拿着印刷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笔记本,准备到驻地的电子阅览室完善发言材料。
头一日,现场聆听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她感悟颇多,激动的心情也久久未能平复。白天的议程忙完,就打算晚上自己找个清静的地方“加个班”。
“总理的报告,不遮不掩、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王世琴说,总理以身作则,作为人大代表的自己更要履职尽责、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聊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令王世琴感到鼓舞和振奋的就是“质量基础支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笔记里,王世琴还专门把这句话摘抄下来。没想到自己的老本行被总理说得如此具体、如此生动。那一刻,王世琴是幸福的。
长期奋战在质量检验工作的第一线,让她对质量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质量一头连着供给侧,一头连着消费侧。在新时代,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质量技术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提升质量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王世琴所在的质量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着大展拳脚的机会。据公开资料显示,仅去年,广东省茂名市质监系统就20多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企业进行“送标准”活动,帮助企业掌握标准、提高工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质量技术的支撑作用无处不在。2010年,在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的基础上,原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这是华南地区第一家,全国第三家同类国家级质检中心。王世琴说,中心的成立更好地服务了经济建设、服务了社会稳定、服务了企业发展。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质量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年全国两会上,“打击假冒伪劣”成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年将打假列为年度工作重点。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将实行“最严厉的惩罚”,让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对于如何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王世琴建议,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让质量责任可追溯,同时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对造假者形成威慑。
其实,我国在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以物勒工名为主体的质量责任体系。“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商鞅变法时,在兵器上刻下督造人的名字,秦国开始实施物勒工名制度。
“我们可以效法古人,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产品原料、生产、销售、流通、公众服务、物流等环节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督管理,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前世今生’,让责任人终身负责。”王世琴说。
在来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之前,王世琴是一名化学老师,从教育领域走出来的她,始终有一种广博的情怀,她说,除了自身努力工作外,还希望将质量意识传播到每个人心中。
2018年,受原广东省质监局委托,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开始筹建质监科普基地,王世琴和她的同事们以此为契机,开始向社会传播质量知识。他们邀请企业家、中小学生、普通市民走进科普基地,以人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呼唤参与者更加了解质量、尊重质量。
“希望质量理念可以在茂名、在广东、在全中国落地生根。”王世琴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