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驻厂专班”助力全市口罩日产量增长近20倍
用36天完成“日产千万只”目标
□ 许创业 本报记者 傅江平
3月17日,深圳口罩日产量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27.221万只,比疫情防控之初增长近20倍,提前两周完成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办的日产1000万只口罩的任务。
目前,深圳市在产口罩企业共有18家,口罩生产线超过260条。比亚迪、稳健、宝能、富士康、长盈、深中海、三诺、思科兴等重点企业日产量超过970万只,占总产量的九成以上,其中的大多数为疫情期间“跨界转产”企业。这也表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向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专班的做法取得巨大成效。
这是一场“闪电战”。严格来说,从专班进驻企业,到实现口罩日产能突破千万只,仅经历了36天时间。2月上旬,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制定出驻厂专班工作方案,并初期遴选出69名精英骨干,分成23个专班,“派驻专班”正式成型。2月11日起,包括转产企业在内,专班正式进驻市内45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后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到80名骨干精英,进驻49家企业。“我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加班机制,类似于军事化管理。”一名驻厂专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专班驻厂后,严格落实“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迅速赢得了企业的认同和信任。
“专班的目标是明确的,那便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协助企业提高产量和质量,务必按时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日产1000万只口罩的任务。”深圳市疫情防控生产经销储备组组长、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书记、巡视员夏昆山说。当时,深圳市在产口罩企业仅有8家,日产量不到50万只。这既是一场对专班、管理体制乃至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严峻考验,是一场对深圳企业乃至深圳技术的严峻考验,更是一场对深圳政企协同作战能力的考验。
“进驻企业之前,我们已经和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获得了企业的一致支持,我们内部也对如何开展专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推演。可以说,每一个专班组成员在进驻企业之前,就已经清晰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专班在助力口罩企业生产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做好政策服务,传达深圳市物资保障组应购尽购、保障一线防疫工作需要的征购要求,打消企业增产扩产顾虑。做好审批服务,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事流程,在企业注册、项目立项、质量体系建立等方面提供指引,帮助企业及时取得生产资质。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对投资上马新设备、响应号召扩大产能的重点企业,安排专人跟踪指导,逐个环节做好对接服务。
这一套成熟的“专班服务机制”,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1 月21 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坪山局派专员进驻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提供“特事特办”和“一企一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了消杀、原料、技术、复工复产和用餐等问题,几天时间就帮助深中海实现扩能增产,口罩日产量达20 万只,实现日均产能的10 倍提升。春节过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宝安局医械科在深入考察并了解到辖区7 家企业面临生产困难后,采取“蹲点”入驻企业的方式,每天8 小时紧守重点保障生产企业,以最短的时间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场地改造、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检测协调等问题,实现复产和增产。
“我们进驻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摸排了解生产工艺、产能、原材料供应、库存等基本情况,指导企业复工复产。这是我们所有驻厂专班成员的共识,因为只有复工复产,才有产量恢复和提升可言。”一位年轻的驻厂专班人员告诉记者。另外,专班人员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人力物力、材料设备、产品检验、资质认证等问题,传达惠企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扶持,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
“生产任务虽然艰巨,但毫无疑问,这一段紧张的抗‘疫’时期,也是我们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高光时期。政企合力团结一致,将对我们企业今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某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事实证明,驻厂专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作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2 月11 日专班进驻企业之后,深圳市口罩供应才迎来了真正的拐点,“ 捉襟见肘”的困境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深圳市口罩、额温仪、防护服的产能、实际产量和政府收储量都大幅提升,为深圳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向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专班,明显提高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的能力,提高了生产与监管职能匹配和政企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为深圳市‘三保’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夏昆山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