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文礼)“当前,标准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争之地,依靠技术标准占领市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首选战略,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完善国家强制性标准修订机制》的提案。
“国家标准是‘中国制造’质量提升的关键,对支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尤其是国家的强制性标准,更是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亚光说,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之一。但标准的技术内容始终会不可避免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标准定期修订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以ISO国际标准为例,每5年复审一次,平均标龄为4.92年。我国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中明确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即国家标准有效期一般为5年。
但高亚光梳理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信息后发现,目前54.31%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时间超过10年,总体标龄较长,部分技术指标已远远不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影响了相关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此,高亚光建议,应该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少而精的原则,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需求的范围之内,原有用于规范具体产品的技术性、功能性指标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可予以精简乃至逐步取消。
“加快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定期复审制度。”高亚光建议建立标准定期梳理机制,对标龄20年以上的标准,采取集中梳理的形式进行评估和复审,科学合理地完善强制性标准结构,有效解决标准老化问题。同时,建立国家强制性标准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联动机制,带动制造业产品在质量、可靠性和节能环保性能上的整体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