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朋友来访,奉上好茶。可朋友推托不喝,问之则曰“不安全”,并给我讲了一个“金鱼验茶”的故事——说有人把金鱼分别放在绿茶、花茶和黑茶中,结果鱼在黑茶中正常游动,而在绿茶和花茶中不一会儿就漂起来死翘翘了。为什么呢?答曰:绿茶和花茶里有农药残留。
其实,几年前就有人在网上传播过“金鱼验茶”的视频,但很快就被专家辟谣:这样做根本验不出茶里是否有农药,而金鱼的死亡原因也与农药无关。农药分为脂溶性农药和非脂溶性农药两种,茶树一般使用脂溶性农药治病虫害。而脂溶性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含有农药残留,泡茶一般也泡不出来。也就是说,金鱼不可能死于农残。而其真正死因,或与茶水中含有的茶多酚和茶皂素有关。茶多酚虽说对人体有益(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衰老等功效),但对于小金鱼而言太刺激了,它受不了;茶皂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对部分动物有毒性(比如金鱼),但对另外一些动物则无毒性(比如虾)。茶皂素对人体也没什么危害。
实验中的小金鱼付出死亡的代价,却被一些人用来误导他人,它大概会“死不瞑目”吧。这位被误导的朋友当然也是受害者——他大概已经很长时间未能品味茶香了。像这位朋友一样听信各种传言而失去饮茶乐趣的人不在少数。失去乐趣,除了怪那些别有用心者,当然还要怪自己缺乏科学理性,被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蛊惑。
在茶叶农残问题上,最常见也是最具迷惑性的一个“谣点”,是将农残直接与有害健康挂起钩来。前文“金鱼验茶”的做法,其实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强行在农残与金鱼死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这在逻辑起点上已然错了,而在解读这个“因果”时亦未建立量的关联,这是犯了推理错误。毒理学界有句名言叫“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关于农残,抛开限量标准而谈危害,也是不科学的。
农残和农残超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茶叶的农残是茶树喷洒农药之后残留在鲜叶上的农药,但其是否对人体有害还跟农药残留量有关系。我国关于茶叶的标准中,对农药残留量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低于标准含量是可以放心饮用的;只有高于标准残留量才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确立了这样的前提,再围绕农残谈安全性等问题才有意义。比如有人提出,兼顾治理病虫害与保证茶叶安全,有没有比打药更好的办法。答案是肯定的:或者研发更加低毒高效的农药,或者干脆不用农药。
事实上,包括茶叶在内,全球完全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有机产品农地只占总量的1.5%,即使格外重视农产品安全的欧洲,有机农地占比也只达到7.7%。这样的数据一方面说明,真正能享受有机农产品的人还是少数,且要花大代价;另一方面也说明,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有农残的。不过,茶叶或其他农产品有农残也不必担心,前文已述,只要农残符合限量标准,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当然,在农残问题上保持科学理性,分清各种谣言及止谣破谣,只是最浅层次的工作,更重要的事,是以科学态度和手段解决农残问题——既要从源头开始,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对有机生物农药的研发,在农药药性本身上“降毒提效”,又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不符合规定的农药上市销售和使用,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只有理性对待农药,科学施用农药,严格监管农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残问题。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