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中国检科院:可实现相关动物源性新冠病毒快速筛查精准鉴定

2020-06-18 11:20:14 中国质量报

中国检科院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可实现相关动物源性新冠病毒快速筛查精准鉴定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突变,连日来新增多例本土确诊病例,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引发了三文鱼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的热议。目前,多个省份开始加强对水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

检测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科技?记者6月16日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获悉,由该院动物检疫研究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取得突破,“食品和野生动物产品传带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研究”项目检测试剂以及配套阳性质控品日前顺利研发成功,可实现相关动物源性新冠病毒快速筛查和精准鉴定。

可在半小时内从食品和动物产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起源于野生动物,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能携带病毒成为传染源。世界各地成功防控经验表明,切断传播链,早发现早布控,直接关系防控效果。如何实现新冠病毒在动物及动物产品中的快速检测,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新冠病毒潜在传带风险,中国检科院动物检疫研究团队研发了系列检测监测技术。其研发的实时荧光RT-RPA(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反应)以及RT-LAMP(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等快速检测技术,与配套研发的病毒核酸RNA快速提取装置相结合,可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动物及动物产品以及临床样本中携带的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筛查,检测时间为0.5小时。同时,其研发的新冠病毒的数字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动物源性新冠病毒的精准鉴定。

据中国检科院相关专家介绍,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对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发放的新冠病毒检测临床样本盲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

此外,针对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对阳性质控品的需求,中国检科院研究团队借助病毒样颗粒(VLPs)制备技术,研发了新冠病毒S基因、N基因以及E基因等的VLPs,可替代真实病毒样品,减少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而且有效规避了质粒、反转录RNA等气溶胶污染风险,可实现从核酸提取到扩增检测全流程的质量控制。

水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并通过水产品传播的风险极低

在此次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聚集性疫情中,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三文鱼由此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目前还很难去断定批发市场的传染源到底是什么。

中国检科院动物检疫研究团队的相关风险评估也表明,水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极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检科院动物检疫研究团队持续高度关注世界各地疫情发展动态,开展了水产品传带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风险评估工作。

评估表明,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β冠状病毒属仅感染哺乳动物,具有相对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中国、美国等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研究认为,由于SARS-CoV-2的宿主特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细胞进入的特定细胞受体-ACE2,鱼与哺乳动物的ACE2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其蛋白的结构也一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SARS-CoV-2S蛋白与鱼类细胞的结合,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包括有鳍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在内的水生动物。

评估认为,与其他任何表面一样,新冠病毒可能污染水产品,尤其是被感染病毒的工人在保护措施不足时对动物产品进行捕捞、屠宰、分割等初级加工处理的情况下。有证据表明,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长期保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人员使用雾化装置模拟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形成病毒气溶胶后发现,在相对湿度65%、21-23℃的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3小时,在铜表面存活4小时,在硬纸板表面存活24 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2-3 天。

评估同时显示,在新冠病毒中暴露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器械等可在使用过程中污染水产品,感染病毒的操作人员在没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其唾液、飞沫中的病毒粒子等也可附着在水产品表面;并且由于水产品集贸市场人员流动性强,在进行交易时人员密集,在人员防护水平和环境消毒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较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航班延误险理赔 保险诈骗新招数

  • 河北省清河县建设多肉植物培育基地促 ...

  • 江苏省海安市:企业利用网络新平台不 ...

  •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积极推进产 ...

  • 河北省定州市体育用品企业:做好疫情 ...

最新新闻
Baidu
map